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湖南湘陰縣系一個水產大縣,歷年來以養殖四大家魚為主,大力發展特種水產養殖是進一步轉變湘陰縣漁業增長方式的重要措施。烏鱧,是鱧科魚類個體大、生長快、經濟價值高的名貴經濟魚類。烏鱧養殖具有產量高、養殖周期短、養殖效益好的特點,特別適合在小體積池塘養殖。為此,作者于2009年以湘陰縣白泥湖鄉許家臺村四組巢正國家一口魚塘開展烏鱧高產健康養殖試驗,取得了高產高效的成功經驗,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現將有關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材料方法
1.池塘條件。實驗池塘為巢正國家承包的魚池,池塘排灌方便,面積為0.1hm2,深1.5m,坡比1:1.5,池埂正常高出水面60㎝,且較為寬實。在池塘四周用聚乙烯片圍欄,下端埋入土中10㎝,上部高出埂1.5 m-2 m,起防逃作用。
夏季在池中一邊或兩角種植水葫蘆,占池塘總面積的1/10,為烏鱧提供休息場所,并起到遮擋烈日、降低水溫的作用。
2.苗種來源及放養。要求選用的種苗體格健壯,體形正常,鱗鰭完整,規格一致,健康無疫病。體色光亮,黏液豐滿,身體光滑,無創傷,逆水能力強,最好是經過馴化的魚種。本次試驗苗種為自繁培育的烏鱧幼魚。
2009年3月中旬-4月初,先后共放養平均規格為15尾/㎏的烏鱧魚種268.5㎏。魚種在放養前用5%食鹽水消毒5-10 min。
3.投餌。1)餌料種類及來源:烏鱧的餌料以小雜魚、小蝦等動物性餌料為主。主要從洞庭湖湖區捕撈漁民處收購或冰凍海水魚,每天事先預定好烏鱧需要的餌料數量。
2)投喂:烏鱧放養后不要立即投喂,須過一段時間,讓其適應池塘環境,等水溫達到15℃以上時再投喂餌料。開始投喂時在池塘固定位置,先少量投喂,以馴化其主動攝食,以后根據當日吃食情況逐步增加投餌量,一般為池塘魚體總量6%-8%,7、8、9月份為烏鱧攝食生長高峰期,應適當加大投餌量,以當日能吃完不過剩為度,10月份投餌量逐漸減少,投餌堅持到11月份。投餌在每天上午9時進行,實行“四定” 投餌,全年共投喂小雜魚、蝦等157500㎏。
4.管理。1)魚病防治方法:魚病防治貫徹“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堅持“池塘消毒、魚種消毒、食場消毒、飼料消毒、工具消毒”的方法,定期有針對性的預防魚病,防患未然。發現病死魚及時撈出作無害化處理,防止疫病傳播。
加強水質管理是預防烏鱧疾病的一個重要措施,每月往池塘中加注新水(井水)6-8次,透明度在25cm以內時,表明水質較差,應及時更換部分新水。5-8月,池塘每月使用1-2次生石灰調節水質。池塘水質過肥和惡化時,使用硝化細菌調節水質。由于烏鱧攝食量大,排泄物多,池水易肥,水中容易繁殖大量浮游生物和紅蟲,每月用0.6g/m3的90%晶體敵百蟲對水全池潑灑,生石灰、EM菌、敵百蟲不能同時使用。
2)巡塘:每天堅持巡瑭,注意防逃、防偷,雷雨、汛期需要防止池埂塌方逃魚,專人看管。觀察烏鱧攝食情況,大量降雨、氣溫過高時,烏鱧的吃食量會下降,應適當調整投餌量。每日做好生產記錄。
收獲及效益分析
2008年度共起捕商品烏鱧3931.5㎏,每667m2 產量為2621㎏,共獲得總收入58972.5元,減去魚種、餌料等成本40254.5元,凈得純收入18718元,每667m2純收入12478元,投入產出比達到1:1.39。
小結
1.池塘主養烏鱧對池塘面積要求不高,適合于一家一戶養殖,甚至是庭院養殖,是一個投入小,見效快,效益高的致富項目。湘陰縣白泥湖鄉許家臺村現有50戶養殖烏鱧,總面積已達17.33hm2,全部是小體積池塘養殖,都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2.高密度養殖烏鱧投喂動物性餌料,由于烏鱧的殘剩餌料及排泄物不斷增加,魚池水質容易變肥變壞,從而引起烏鱧發生疾病,如對烏鱧養殖危害大,發病率、傳染率和死亡率高的腐皮病病原——嗜水氣單細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池塘水質管理不科學造成的。高密度養殖烏鱧,要不斷加注新水,最好在池塘邊打深井,高溫季節做到每3天左右加注一次新水。本試驗由于水質調節得好,養殖烏鱧未發生疾病。
3.由于烏鱧是以小魚蝦等動物性餌料為主,故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考慮到餌料來源豐欠,進行適度養殖,本養殖模式適合于小體積池塘高密度養殖烏鱧。由于烏鱧人工配合全價飼料研制成功且已推廣應用后,解決了水質和高產之間的矛盾, 小體積池塘高密度養殖烏鱧,如果改喂人工配合飼料,在配備增養機的情況下,則可以進一步加大養殖密度,產量將會大幅提升,效益更加明顯。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