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隨著觀賞魚養殖與欣賞水平的提高,水族箱在觀賞水族中占據絕對地位,而水族箱欣賞的關鍵是水草造景和觀賞魚類的搭配。水草造景在一些水族科技比較先進的國家如Et本、荷蘭和德國等,都象插花造景藝術一樣已發展成各種流派,各流派的造景風格與欣賞角度又有很大的差別,這些流派都能反映出各國的民族性。例如日本式水草造景強調意境與素雅,有時還刻意追求禪意;荷蘭式水草造景崇尚美感,依據美學理論追求華麗的感觀;德國式的水草造景則強調自然與生態的結合,所選用的素材與動植物都依據生態理論進行設計。
隨著改革開放,國內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精神享受和休閑理念走進千家萬戶,面對中國這一有待開發的巨大潛在市場,一些國外先進的水族器材廠商紛紛于8 o年代初進入國內水族市場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全新的高科技水族技術和概念,使得國內近幾年的水族技術發展上有了一個極大的飛躍,水草造景也隨之在國內風行。但是比起國外,由于起步晚,水平低,造景層次差,自我更新和風格理念差-雖然對于水草的種植技術已不存在問題,但是水草造景的視覺效果、生態環境、動植物的搭配及養護沒有受到更高的重視,所以無論是從栽培技術和品種數量,還是造景構思以及技術經驗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水草造景是一種美的創造,是唯美藝術的外在表現,它不可能也不應該是一塵不變的,因此在水草造景的構思上,可以靈活地選擇許多不同品種、不同生長習性的水草組合搭配,根據各人喜好、專業水平、欣賞角度、栽培技術以及水族箱的大小與擺設位置的不同,輕松設置出景觀布局不盡相同卻美麗各異的水草造景。本文參考了部分資料,就目前國際流行的水草造景流派、造景技藝及風格作一介紹,以饗讀者;
一水草造景的流派
從專業角度的眼光來看,水草造景因為不同的造景風格和意境被人為的定義為幾種造景流派。
1、中國式水草造景:目前中國式水草造景并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由于各種原因,特別是從事水族業的人士知識水平偏低的緣故,未能形成全球流行且認可的造景風格。根據南北差異,可以分為南方(以廣東為代表)式造景風格和北方(以北京為代表)式造景風格。南方以細膩見長,尤其是前景草的配置比較講究,猶如山水風景畫的格局;北方造景則以粗獷為主,大型水草在水族箱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酷似傳統的勾勒素描。
2、日本式水草造景:日本人的生活習慣及藝術欣賞,深受中國傳統文明的影響,在水草造景中講究細膩的造景構思,嚴格的水草葉型搭配,無論從何種角度觀賞都顯示出清麗脫俗的韻致。
3、臺灣式水草造景:寶島臺灣既不能擺脫大陸五千年文化的洗禮,又深受歐美各國流派的影響,因此在水族技術領域發展上是得天獨厚的,在水草造景方面更是博取眾家之長,造景過程中大量選取栽培難度較高的品種,在展示完美景觀的同時,也體現出極深厚的水草栽培技術功底。臺灣的水草造景風格在大陸的北方根難有市場,一方面是技術上要求較高,另一方面則表現在造景風格與水草的養護上。
4、荷蘭式水草造景:講究唯美,把自然界中最美的比例關系——黃金分割法(即o.618分配法)的欣賞視角與技術帶進水族箱中,品種各異的水草在“黃金比例分割法”的基本原理下,巧妙的栽植、嚴格的養護、合理的搭配,使這種方式的水草造景更具有層次分明的立體感,以致于“黃金分割比例法”成為國際水草造景評比的評分準則之一,也是目前代表國際水草造景流派最先進的技術之一。荷蘭式造景的水族箱,一般都把椒草當做前景草來種植,椒草葉片大小不同,其顏色搭配也是一種學問,如墨綠椒草、虎斑椒草、咖啡椒草是淺棕色,桃葉椒草、溫蒂椒草、長椒草是淡綠色,這些椒草多應用在側面和后景部分。此外也可以在水族箱底部用丙烯板等材質設計成階梯狀,再分區種植各種水草。
5、德國式水草造景:德國人崇尚自然,崇尚科學,在水族箱造景中也能體現出高科技的威力及大自然的魅力。在高科技水族設備的支持下,能夠充分展示出水草近乎自然的生長狀態,并且開放式的展示格局可以更為方便地從水底、水面、水中三個不同的空間角度欣賞到各種水草的生長變化,景觀構思似乎顯得粗曠、凌亂,但是仔細欣賞之余就會發現造景布局上顯示出別具一格的自然美。
6、東南亞風格水草造景,以椒草為主景的東南亞風格水草造景,放養在其間的熱帶魚類最好選擇鯉科、脂鯉科等棲息于水域中層的東南亞小型燈魚。當然,東南亞風格水草造景也可以飼養南美的其他熱帶魚類,但主要還是挑選特有魚類,當它們自各類叢生的椒草間出現在水箱中央時,真正的自然派氣氛就顯現出來了,完全展現出渾然天成的東南亞各國不盡相同的水域風情。
7、南美風格水畢造景:一個足夠寬大的水族箱中,內部盡量寬廣,以便為水草的培植和魚類的飼養提供廣闊的空間。水草造景的選擇上,主要以大型皇冠草系列為主,用沉木和纖巧覯麗、色彩繽紛、亮麗奪目的原產地魚類以及有莖水草,共同勾勒出南美古老、神秘的亞馬遜河流域的水域景觀。若底砂再鋪設得厚一些,水族箱整體的開放空間會顯得更大,而且整體景觀設計所表現出的韻味也會因為底砂不同的色澤而改變,選購底砂時,應盡量購買黑色和棕色系列的底砂。另外,南美亞馬遜風情的水草造景設計是屬于選用各種各樣水草的多變設計,因此在水草種植上應該選擇葉面較為纖細的品種,如:小竹葉、綠松尾、牛頓草、小紅玫等等,將它們盡量分配種植在水族箱的兩側及后景中央部分,這樣易于呈現出層次感,至于兩側中央則可選擇種植中型的皇冠草。這種設計由于前、中、后景各種水草的巧妙分配,可以在極開放的空間中領略小型燈魚的曼妙游姿及絢麗色彩。
8、西非風格水草造景:景觀設計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水草的選擇以水榕類的水草做為主題景觀,另外分區隔間種植非洲特有的有莖水草和其他草種。西非風格水草造景缸的尺寸必須夠深夠高才行,但是由于水族箱內大部分是由巖石和沉木組成,所以水榕用來做完全的水中栽培景觀設計,則饒有風味以巖石為造景主件,只用西非水生羊齒植物——黑木蕨的河川型造景設計,也可以做出令人目光為之一亮的水域景觀。把水族箱設計成三度空間的西非風格的造景,水中部分和半水景部分可以種植水榕、黑木蕨等,水上部分則用些巖石、沉木以及莫絲之類的苔類植物相互搭配。如果在大型水族箱布置西非風格的水草造景,就要配合較大的沉木,開放空間部分的前景用小榕等植物制造從側面流過的景象,后景則搭配些大型的水榕、黑木蕨等,如此整個造景設計的氣氛才會被呈現出來。西非風格的水草造景缸內最好飼養西非特有的小型魚類,例如:小型的卵生魚鳙魚、短鯛、慈鯛等,輕松展現原始、狂野的西非水域,同時再配合混養一些小型鯉科、脂鯉科的魚類,應該是相當有趣的組合。但是,放養的魚只數量不宜過多,少量才能顯現出蕭瑟、原始而粗獷的造景設計特點。
二、水草造景的技巧
1、水族箱的選擇 要種水草首先要有個水族箱,太小的水族箱對魚的生存及動植物的合理搭配形成較大的壓抑,箱中其它的設備也不好配置。此外也不應選擇太高的水族箱,水族箱太高既不方便清洗,又不方便修剪整理,而且對光線的照射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家庭水族箱高度最好不要超過60公分,若水族箱較高,則要種一些能適應低光亮且生長較緩慢的水草.如榕葉、鐵皇冠、椒草類的水草,這樣才能維持較長的時間。水族箱的長度和寬度則可以盡量加大,因為越寬的水族箱越能表現造景的層次感,越長的水族箱越能表現魚只游動時與水草造景之間的律動之美。
2、搭配素材的選擇 水草造景缸通常強調自然美、生態美,以回歸自然、享受自然為目的,所以建議多用天然的素材,如沉木、巖石等。選擇搭配素材時,除了考慮個人喜好外,還要注意是否會影響水質,因為有些石頭是石灰巖.有的是碳酸巖,有的是磷酸巖,它們會影響水族箱的酸堿度;有些沉木會在浸入水中后分泌出大量黃色素,導致水族箱里的水質發黃,所以最好預先泡水幾天或是用水煮過再使用。另外,選擇素材時應有大有小相互搭配才顯得自然。 3、水草的選擇
(1)選擇水草時應該考慮到前、中、后景都要有適合的種類,在布設時能體現出立體感。
(2)依照水族箱配置設備的不同功能,挑選大小、長短、光亮要求相符合的水草種類。
(3)盡量挑選顏色、葉型、大小不相近的水草品種,如果種植技術不是根有把握,避免種一些高難度的水草。
(4)選擇適合當地氣候狀況的水草,種植水草的總面積至少應占水族箱底面積的7 0%。
(5)水草缸所用的水草種類越少便越有整體感,用太多品種反而會凌亂沒有美感,紅色系的水草不宜種植過多。
(6)既要選擇水中葉狀態的水草,也要選擇水上葉型的水草。
4、布景前的準備工作
(1)鋪放基肥底砂:長效基肥應該在水族箱還沒放水前就鋪設在水族箱底層,然后再鋪一層干凈的砂子。若砂層太薄易使種植的水草浮起,對水草以后的生長也不秘但砂層太厚又導致水草不能好好吸收基肥而無法健康生長,而且在日后的管理中雜質沉淀過多極易導致底砂發黑,破壞水質,所以建議砂層的厚度控制在5~8公分。
(2)挺枝:水草經過長時間的包裝運輸,往往會扭曲變形,造景前應將水草整束沉水插在砂中一天,讓水草自然伸展挺直。
(3)修剪;種植水草前將部分過長的水草根須、發黃殘破的葉子以及長有青苔的枝干、葉片簡單修理掉,可使造景更美觀。
(4)注水:種水草前,應在水族箱中注水至正常水位的7 0%~8 0%左右,這樣有助于水草在水中挺直,而且造景時比較容易抓角度。注水要緩緩進行,不要讓大水流沖擊底砂。
(5)輔助工具:種水草可以直接用手將水草根部埋入砂中,但也可使用水草夾或是鑷子,使操作起來更順手。
5、水草基本種植法 常用于水族箱中造景的水草主要有有莖水草、放射狀水草、塊莖水草、匍匐性水草等幾種,它們在造景中也有不同的要求和位置。
(1)有莖水草:最常見,最實用的水草種類,在生產實踐中,人們根據它的特點開發了幾種別具特色的種植方法。
a.階梯叢植法:是最基本的種植法,適用于所有有莖類水草。先將水草修剪成所需的長度,再由長到短依序捧列在桌上備用。種植時由長而短,從后往前依序插入砂中,每根水草之間保留微微碰觸的間隔,種成階梯狀。
b.束植法:適用于根莖較細的有莖類水草,如珍珠草、小紅莓、金錢草、紅菊、綠菊、虎耳草等,種植時將數根捆為一束插入砂中,其基部可用橡皮筋捆綁固定以方便造景。捆綁前要先把每根水草基部一兩個莖節的葉片拔除,盡量不要綁的太緊,只要不散掉即可。
C.齊尾式束植法:選擇粗細相等的水草,先將每根水草的冠芽對齊,取一適當的長度,用剪刀修剪至同一長度,拔除基部葉片,再捆綁成束。用此法可使冠芽呈圓球狀排列生長,紅菊、綠菊、小寶塔報適合用此法種植。
d、齊頭式束植法:取粗細長短不一的水草,將每根水草老化段修剪掉,對齊每根水草的基部后捆綁成束,用此法水草冠呈高低不規則狀,更能顯出自然的樣式。
(2)放射狀水草:這類水草沒有主莖,直接由基部呈放射狀長出葉片,代表水草有皇冠草、椒草等。通常用在前、中景較能凸顯水草美感的位置,種植時一般一棵棵分開種,有時也可將兩三棵束成一棵增加氣勢。
(3)塊莖水草:這類水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睡蓮科,俗稱芋頭類,其栽種時只有一個塊莖而沒有葉子。只要把塊莖半埋在砂中,不要讓它飄動即可,塊莖里儲存有水草的養份,只要條件適合,一兩個星期就能長出茂密的葉子。睡蓮科水草的特性是當水中CO2的含量不足時會長出貼在水面上的浮葉,如果是三度空間水草造景缸就能欣賞到浮葉的美,若不是則不要留太多浮葉以免遮住水族箱頂部的照明光線影響到生長在下面的水草。
(4)匍匐性水草:大多是一些低矮的前景水草,如矮珍珠、蝴蝶萍、牛毛氈等,種植時較費事,必須摘取嫩葉部分一小撮一小撮地埋入砂中,并留一些間隔,若種植狀況良好,兩個星期就能長成一大片。
(5)附著性水草:顧名思義是附著在別的東西上生長的水草,較常用的有鐵皇冠、小榕葉、莫絲、鹿角苔等,通常是用沉術、巖石當基材,將水草用釣魚線固定在流木、巖石上。這類草大多生長較慢,剛種植時不自然,需經過慢慢的培養才會越來越具觀賞價值。
6、水草造景的幾種方法
(1)階梯式造景法:適合貼壁式造景水族箱,基本造型是由后景水草逐漸往前景呈階梯狀的布景手法,著名的荷蘭式造景屬于此法。要領:先擺放搭配素材,如石材或流木,擺放時應注意材質的紋路理跡,在不規則的材質上要表現出有規則的律動,同樣的幾塊木頭石頭,不同的擺設角度就能產生不一樣的效果,搭配的素材和水草之間要連接在一起,不問斷,才會有連續的整體感。開始時后景可種植一些生長速度較快的水草,前、中景種植生長較慢的水草。除了前景草,每種水草盡量一叢一叢地種植,一個水族箱里同種水草最好只有一叢,每叢水草的大小和排列方式盡量呈不規則狀,才不會使造景太死板。原則上階梯式布景法是前景往后景逐漸增高,但也可點綴幾棵較高但生長不太茂密的水草作為前景,更能顯現造景的立體感。
(2)雙面式布景法:大多是在隔間式造景的水族箱中布置的兩面都能觀賞的布景手法。要領:原則上與階梯式布景法的造景要領是一樣的,只是由于顧及到兩面的觀賞性,所以造景時兩邊都要有美感?梢园阉逑涞闹虚g線做為種后景草的位置,再由兩邊種植中景和前景草,這樣更能凸顯造景的層次感與立體感,尤其是在寬度不是很寬的水族箱,這種手法更能顯出雙面造景的趣味性。
(3)三度空間水草造景:除了能欣賞到水中的造景外,水面上也要有造景。要領:通常利用敞開式的水族箱,再配上吊頂懸掛式的燈具,才能更好地表現出三度空間水草造景的生長美感,布景時可多用一些挺水性和浮水性的水草,這樣便能欣賞到水中和水上造景變化的樂趣。三度空間水草造景缸是屬于難度較高的造景方式,因為它需要較高級的配各,造景時考慮的問題也較多,是一種很有挑戰性的造景方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