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4時,記者從山東省膠南市積米崖港登上了魯膠南漁0857號,船長石仁青祖輩打魚為生。晚上6時許,漁船到達靈山島東北部海域。一只30米寬的網口就在海中張開了。
“起網了!”隨著一聲哨響,晚上22時50分,在離岸邊20多海里處,第一艘船開始起網,船長控制航速和方向,最終在23時40分網底才終于出水。記者跟著船員們一起把網上來的魚分類裝箱,很少見到個頭大的魚。最終清點了一下,刀魚2箱,鲅魚6箱,小臺鲅20箱,黃花魚3箱,鯧魚6箱,剩下就是大量魚餌料,以及很少的蟹子和立蝦。總共計算下來,這一網捕了2000斤左右的海鮮。僅有的一條近1米長的鲅魚算是最大的收獲了。
石仁青粗略計算了一下,這一趟下來,自己這條船基本沒掙到什么錢。“就這么點魚,不賠本就不錯了。”好在第二艘船收獲了約3000斤,其中將近1米長的大鲅魚有四五條。
雖然開海時間不長,但是經過了一個休漁期的調整后,本應是收獲的季節,但是近海作業的情況并不理想。船上漁民老王說,這些年,隨著捕撈量的增加,漁業資源越來越少了,現在出海收獲都不大。
膠南海鮮難到市區
早晨6時許,碼頭熙來攘往的車輛開始了交易。一輛卡車司機告訴記者,車上裝的六噸紅頭魚運往膠南一個私人冷庫,然后再往各個市場分銷。記者詢問了不少魚販,大家表示貨多數是送往膠南和開發區的,只有很少的貨能運往城陽和小港碼頭。而前一天的下午,記者觀察到,除了當地漁船打上來的鮮魚,碼頭上還有不少從外地過來的車,拉著海貨來這里賣,價格比市區農貿市場都不低,半斤重的蟹子每公斤要價100多元。 記者 趙杰
相關新聞
網眼擴大到5.4厘米
海洋與漁業部門介紹,我國從今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海洋捕撈網具最小網目尺寸。以拖網為例,原先最小網距大多在2到3厘米,而根據新規定,漁網的最小網距將擴大到5.4厘米。據介紹,青島目前共有近萬艘拖網漁船,總功率400多萬千瓦。這些為數眾多、功率強大的拖網漁船,用現在網距較小的拖網,在海上進行地毯式作業。漁船所到之處,往往一網打盡成魚、幼魚,給海洋漁業資源帶來滅絕性打擊。趙杰
近海打魚收成減半
昨天清晨5時許,本應該是魚販子們最忙碌的時刻,可是沙子口碼頭卻略顯冷清,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魚販在給魚過磅,不遠處三十多艘漁船靜靜地停在港口。“今年魚少,而且個頭都不大。 ”船老大李澤森抹了一把汗,撿起一條掉在地上的三寸長的小紅頭魚給記者看。
在他身后,漁船的伙計劉剛抬著一筐小紅頭魚倒在已經冒尖的貨車上,“你看這么多漁船停在港里,要是魚多早出海了。”劉剛告訴記者,去年每天早晨最少有是十輛大車過來拉魚,現在每天也就是三四輛。隨后,記者在漁碼頭轉了一圈,除了一船小偏口魚在過秤,就只有零星的魷魚、小黃花、秋鲅魚在批發。 “今年的魚品種也少,這箱子刀魚還是順道打上來的,往年都成船地往回拉。 ”船老大王廣平從成堆的小偏口魚中揀出一條一寸寬的刀魚扔進箱子,“少就要漲價,偏口批發6塊錢一斤,去年多的時候才5塊錢。”王廣平說,連原來最便宜的紅頭魚都賣到了1.5元/斤,比去年貴了近1元。
中秋后海鮮才能放量
“前陣子刮臺風,就這兩天遠洋大船才敢出海,還沒回來呢。 ”在嶗山區漁港管理處保衛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碼頭上的幾乎都是200馬力的中小型漁船,都是在青島近海收魚。 “下午去第二天早晨就回來了,收的都是小魚小蝦,大的海魚比較少。 ”
“現在沙子口碼頭每天出魚量多的時候在100噸左右,少得時候只有50噸。 ”沙子口漁港管理處主任欒珠先告訴記者,往年這個時候碼頭已經很熱鬧了,收魚船到即墨、膠南一帶海域,甚至更遠的地方收魚,滿載而歸的船能裝四五十噸。但是今年開海后,有漁船試著出海收魚,只收回些小海鮮,所以很多漁船就不出海了。此外,由于大型漁船剛出海,海鮮放量上市還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預計要等到農歷八月十五以后個體較大的海鮮才能上量。記者曹為鵬見習生馬黎雯
相關鏈接
25年后,重要魚種會從黃渤海消失?
專家呼吁“網開一面”
“漁網越織越密,漁船越來越多,這么捕魚法,海貨怎么能不越來越少?”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金顯仕認為,過度捕撈是漁業減產的罪魁禍首。“魚苗三個月根本長不起來,一網下去又全打上來了。”金顯仕說,青島雖然每年都有三個月的休漁期和組織大規模的增殖放流,但是休漁時間和放流的數量顯然還是趕不上打撈的速度和數量。“希望漁民在捕魚的時候都能網開一面,不要給魚子魚孫斷了后路。”金顯仕擔心地說,按照目前的捕撈速度,25年內,很多重要的魚類資源會從黃渤海的生態系統中消失。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捕產品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