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8月8日,省科技廳邀請國內外有關專家對由江西省靖安縣娃娃魚研究所主持、南昌大學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協作承擔的省星火計劃項目“大鯢人工繁養殖技術應用研究”進行了科技成果鑒定。鑒定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所長曹文宣擔任,副主任委員由華中農大水產學院院長、研究員謝從新和省水產局局長、教授官少飛擔任。與會專家現場考察、聽取項目情況匯報、審查鑒定資料和充分討論后認為:該項目通過對大鯢繁育產業化技術的深入研究,較好地解決了大鯢繁殖養殖規模化生產的一系列技術問題,對推進大鯢產業化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該項目研究成果屬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
該項目從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對靖安縣大鯢養殖基地進行了擴建,規模達到122畝;新增大鯢親體100組;大鯢親體培育成熟率達到40.98%,產卵率88%,孵化出苗率82.19%,幼苗成活率86.57%,達到或超過了科技合同的各項技術經濟指標。
通過四年的研究,該項目在技術上取得了三項創新:一是在對大鯢棲息地生態條件研究與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養殖場址選擇、繁養殖池及其配套設施設計與建設等的分析研究,其綜合設計建造技術能滿足大鯢規模化生產要求;二是在對鯢性腺發育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自然、半人工、全人工大鯢親體培育方法的對比試驗,探索了大鯢親體培育的最佳方式,能有效培育大鯢親體達到成熟與產卵;三是在掌握大鯢幼苗生活習性的基礎上,通過對大鯢幼苗生長及變態過程、水環境要求、餌料要求、鯢池結構要求等方面的試驗研究,合理設計大鯢幼苗養殖池,科學進行大鯢幼苗管理,有效防治疾病,找到了提高大鯢幼苗培育成活率的方法。
同日上午,與會專家在現場考察娃娃魚研究所期間,還參加了江西靖安大鯢馴養繁殖救護基地項目開工典禮。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