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8月31日休漁期結束后,錦州市的漁民開始捕撈作業。望著又大又多的中國對蝦,漁民們樂開了懷。從9月1日開始截止到目前,開發區有100余艘漁船進行捕蝦作業,每航次(2-3天)產量在150—250公斤,每公斤均價100元左右,每艘漁船均收入20余萬元。
根據農業部對確保海洋個別優良品種的延續和種群數量的要求,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從去年開始在錦州海域實行中國對蝦的人工繁育增殖放流,放流中國對蝦5000萬尾。今年6月1日至7日,錦州海域又成功放流中國對蝦1.35億尾。
今年,錦州市放流的對蝦幼苗,是錦州市海水苗種繁育中心、凌海市達蓮水產品有限公司、凌海市金海水產品有限公司三個省級苗種繁育場人工繁育的優質幼苗,規格在1厘米以上。在經歷3個多月的生長期后,這些對蝦長勢良好,體長平均在16cm左右,大的達到20cm以上。
遼東灣是中國對蝦最北的產卵場,上世紀80年代以前,遼東灣對蝦年產量最高達到3.4萬噸,80年代后產量逐年減少,與之相關的加工業和育苗產業也相繼萎縮,從2009年開始恢復對錦州地區中國對蝦的放流,通過開展放流活動,將有效恢復漁業資源,增加漁民收入。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