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再過40多天,這1萬多只斑嘴野鴨將全面上市,廣東野味市場早已訂購一空,平均每只可賺三四十元。”18日,仙桃市彭場鎮蘆林湖村養殖大戶彭文喜高興地說。
今夏洪澇災害,仙桃是全省水產業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但該市水產部門堅持保規劃的目標不動搖,抗災補救中通過轉變水產發展方式,提高“名特優”品種比重,比較優勢大增,災年奪豐收在望。最近,省委書記羅清泉做出批示,對仙桃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為彌補災害損失,該市從省內外調運優質赤眼鱒、小龍蝦、甲魚等名特優品種的種苗補苗,僅赤眼鱒就投放1.5萬畝,可創產值3000萬元。擴大魚鱉混養2萬畝,新增蝦稻、蝦蓮養殖面積5萬畝,共新增產值上億元。
由于網箱養鱔畝均純收入在萬元左右,比養“四大家魚”增收10倍以上,該市在62萬多口受災黃鱔網箱全面補種的基礎上,新增1.5萬畝約30余萬口網箱。為此,該市水產部門和水產大鎮夜以繼日地從安徽等省購進3250噸黃鱔苗種,僅此一項可形成產值2億元。
該市水產部門積極配合金融、財政等部門核災核貸,通過開設“綠色通道”、簡化程序、上門辦理、一站式服務等措施,采取水產合作社擔保、農戶聯保方式,為2萬受災農戶爭取信貸資金3億多元。“中國網箱養鱔第一鎮”張溝鎮獲貸8000萬元,泉明水產合作總社為1019戶社員擔保貸款3000多萬元。水產部門還邀請省、市專家連續舉辦多期技術講座,培訓漁民近萬人次。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