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名署名“老童”的讀者,在購買水產品多次遭遇“短斤缺兩”后,憤而寫信投訴至本報,要求曝光商家這種不誠信的行為。
他在信中寫道:8月15日,他去市區白馬畈農貿市場購買海蝦和桂魚,主要是小孫子喜歡吃海鮮。海蝦是每500克14元,他購買了13元的海蝦,桂魚是每500克27元,他購買了20元的桂魚,桂魚由攤主剖殺。
隨后,老童拎著這兩件水產品到市場的公平秤去校準,海蝦放到公平秤上發現只需11元,少了2元,而桂魚只需13元。
老童找到市場的工作人員反映情況,工作人員把老童領到所購的攤位,攤主退還了2元的海蝦差價,桂魚因為已經剖殺,攤主死活不認賬。
“20元的桂魚,難道腮和內臟要值7元左右?”老童提出異議,但是工作人員表示無能為力。
更讓老童非常生氣的是,他說他在這個水產攤已經購買了整整一年的水產品,真不知被騙了多少回,要不是這次偶然的校準,肯定還得繼續挨宰。
老童隨后向工商部門投訴攤主的秤不準,且要求退還桂魚的“短缺”錢。最終,工商部門告知老童:秤是準的。因桂魚已經剖殺,難以受理投訴。
接到老童的來信,記者來到市區白馬畈農貿市場,市場因改造正關門歇業。記者撥打臨時搬遷到昌安立交橋下的市場方電話,無人接聽。
老童在白馬畈農貿市場“上當”后,最近轉而到紹興再就業市場購買水產品,他稱,有一次買了15元的對蝦,結果到公平秤上稱了一下只需13元,他拿著對蝦到攤位討說法,老板聲稱是搞錯了,態度很好,馬上給退了2元錢。
“假如不到公平秤去校準,不就又被宰了!”老童說這是他寫信給報社的主要原因,希望媒體能夠關注一下農貿市場水產攤位的電子秤短斤缺兩的現象。
記者致電市質監局的有關人員,被告知農貿市場的電子秤要定期送檢,該局在對農貿市場電子秤的抽檢中,也發現過部分水產攤的電子秤有問題,F在的難題是,不少水產攤位有好幾臺電子秤,一臺電子秤是準的,可能另一臺有“貓膩”,以此對付各種檢查,消費者最好的維權辦法只有拿著水產品到公平秤去校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