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從本月10日到14日,天津市水產局分批在漢沽區大神堂漁業保護區投放了7000萬尾中國對蝦苗種。據市水產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是近15年來本市首次大規模增殖放流中國對蝦,同時標志本市“十一五”期間開展的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全面啟動。
近年來,渤海近海漁業生態環境受到很大影響,漁業資源日益萎縮,特別對有渤海灣特產之稱的中國對蝦危害甚重,由歷年減少到最終惡化絕跡。市水產局決定啟動“十一五”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從今年起通過5年的人工措施,使本市沿海海域的漁業資源得到修復,品種結構得到改善。據介紹,這次放流的中國對蝦苗種平均規格1.2厘米,到今年9月份可以開捕,屆時將長至15厘米以上,據測算將收獲100余噸成蝦。
根據計劃,從今年開始到2010年,市水產部門將逐年向本市近海海域投放總量超過20億尾(粒)的魚蝦進行增殖放流活動,包括中國對蝦、三疣梭子蟹、扇貝等多個品種。促進漁民增收的同時,有望使渤海灣重現“魚蝦搖籃”的局面。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