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國內首個高原鹽堿地水域鱘魚養殖基地經過四年試驗,日前在甘肅酒泉地區獲得成功,這項由滬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開發的創新科技成果,在世界上首次實現高原鹽堿地水域進行鱘魚養殖的突破。
據東海水產研究所莊平博士介紹,由于我國西部廣大地區貧瘠、荒蕪的鹽堿地呈連片分布狀態,生產條件比較惡劣,制約了當地經濟發展。為尋找鹽堿地治理和鹽堿水綜合利用的新途徑,東海水產研究所于2002年在甘肅酒泉建立了鱘魚養殖示范基地,開始探索西北高原鹽堿水域的鱘魚養殖技術。經過幾年不懈努力,酒泉試驗基地已建成1600平方米的整套鱘魚苗種孵化培育設施及適合高原鹽堿水域的工廠化鱘魚養殖設施,鱘魚苗種培育成活率及商品魚養殖成活率均達90%以上。
鹽堿地水域游出了被稱為“水中熊貓”的珍貴鱘魚,談及此事莊平博士感慨萬千。他說:“以前我們進行淡水水域的鱘魚養殖培育,但始終沒有忘記我國廣闊鹽堿水域的開發利用問題。高原鹽堿地漁業養殖本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我們通過利用西北高原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優勢,營造了適合鱘魚生長的溫度,延長了其生長周期,又精心研究了特殊生態條件下的鱘魚養殖技術和飼料配置技術,終于取得了可喜收益。”據專家評估,西北高原鹽堿水域鱘魚養殖成功,不僅緩解了土地次生鹽堿化程度、改善了生態環境,同時大大開拓了漁業發展空間,有助于形成農、漁協調發展格局。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