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這張由美國宇航局提供的電視畫面中,國際空間站的德國宇航員賴特爾(左)和美國宇航員威廉姆斯正在空間站外進行太空作業(2006年8月3日攝)。經過近6小時作業,國際空間站兩名宇航員完成了預定的太空行走任務,于北京時間4日凌晨4時左右順利返回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近日開始了一項名為“水族館”的科學實驗,目的在于研究如何在外層空間和其他星球建立適合人類生存的生態系統。
據參與設計這一實驗的俄羅斯科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專家介紹,此次實驗將以簡單水生動物——蝦為對象,觀察其在太空中的冬眠、復蘇及繁殖情況。他們表示,對于人類把地球生態系統移植到其他星球上的夢想而言,這項實驗將成為一次積極的探索。
據透露,實驗使用的蝦都已在低溫條件下進入冬眠狀態,它們被分為兩組,一組被裝入空間站特制的水族箱中,但與空間站內部環境完全隔絕,僅能獲得氧氣?茖W家預計這些蝦能存活1個月到半年時間。而另一組則被長時間放置于空間站外,接受太空射線和各種粒子的照射,最后科學家將清點其中有多少蝦能夠從太空冬眠中蘇醒過來,并將相關數據與地面上的對照組進行比較。此外,科學家還將考察控制蝦類冬眠的基因在應激狀態下會怎樣起作用。
專家表示,此次實驗還有另一個目的,即考察低級動物忍受太空飛行考驗的能力。過去的實驗已經證明,微生物和生物孢子能夠在太空環境中長期存活。
宇航員們樂于進行類似實驗,因為在國際空間站上培養各種動物不僅能緩解漫長太空飛行帶來的孤獨,還能讓他們大飽口福。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