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今年清明過后,由于陰冷多雨天氣持續影響南方地區,使得珠三角地區多數養殖戶第一造蝦養殖失敗;其后5-6月份不少養殖戶再度投苗,但6月天氣形勢欠佳,珠三角連續14輪高強度的暴雨造成了蝦病現象十分嚴重,病蝦及小規格對蝦出塘的現象顯著增多。而7月下旬隨著天氣形勢好轉,華南地區新一輪的對蝦投苗已經啟動,后期天氣變化對本年度南美白對蝦的養殖尤為重要。
一、飼料
由于上半年的天氣惡劣,珠三角對蝦飼料的銷量同比減少15%左右。但得益于多年經營的品牌及廠方實施的走終端銷售策略,大型對蝦飼料廠的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并沒有下降,有的反而有所增長。但業績較好的只有幾家大型水產飼料集團,小型蝦料廠的銷量基本全都縮減,特別是江門地區年銷量萬噸以下的廠家,縮減幅度高達30-50%。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環境有利于大廠家
幾家大型水產飼料廠能在今年暴發嚴重蝦病的環境下保持銷量或有所增長,一重要原因是今年的對蝦養殖面積增加。由于去年的蝦價一直保持較高水平,受利潤驅使,不少原先并沒養蝦的養殖戶轉養對蝦。對蝦養殖面積增加,飼料的市場容量亦隨之變大。而出于提高養殖成功率的考慮,蝦農更愿意使用質量有保證、品牌好的飼料。這對大廠家的飼料銷售十分有利。
2、大廠飼料品質更穩定
去年至今年初進口魚粉價格從7000多元/噸漲至高峰期14000元/噸,后期價格回落也一直穩定在11000元/噸以上。原材料價格高漲對飼料企業產生了很大的壓力,但大型飼料集團財大氣粗,且有大規模采購優勢,采購的魚粉價格比小廠家稍低。另外大型飼料集團也更關注品牌形象,不敢大幅度調整飼料配方,飼料品質相對穩定。而小廠家要保本只能減少進口魚粉用量或使用低價魚粉,飼料質量變差,經銷商和養殖戶對此不滿,這給大廠家提供了絕好的搶奪市場機會。
3、大廠加大終端市場開拓力度
以海大集團為突出代表,業內稱之為“人海戰術”。海大集團每年在各大農業院校招收大量應屆畢業生,通過集中培訓后投放到終端市場做技術服務,他們瞄準市場上資金實力較強的養殖戶,頻繁拜訪,通過提供專業養殖技術服務,與養殖戶建立感情基礎,再勸其改用海大蝦料,這一策略對小廠沖擊極大。
二、苗種
1、一代苗品質受質疑
由于去年SIS一代苗在國內的表現最為穩定,直接導致今年中國的苗場進口親蝦總量達11萬對左右,增加了50%以上,且進口親蝦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是SIS的親蝦。可今年的客觀情況卻是:排塘率高,發病很普遍,一代苗并沒有表現太大的優勢。對此業內普遍認為天氣惡劣和養殖管理水平不高確有影響,但今年SIS親蝦質量下降,是無法忽視的事實。今年太多苗場進口SIS的親蝦了,這樣的跟風往往不是什么好事,行業媒體就曾報道國外機構因親蝦數量不足而出售質量較差的親蝦濫竽充數。
2、二代苗市場穩固
一代苗較差的市場表現給了二代苗極好的機會,特別是去年二代苗在珠三角地區的養殖效果得到養殖戶的廣泛認可,所以今年中山、珠海、新會、大鰲市場都以二代苗為主。雖然二代苗在抗病能力方面相比普通苗沒有明顯優勢,但生長速度明顯較快,這也是廣大養殖戶選擇二代苗的主要原因。
3、普通苗銷聲匿跡
珠三角曾經非常輝煌的普通苗今年可以用銷聲匿跡來形容,特別是今年7-8月份放苗期間,中山、珠海、新會地區養殖戶在市場上很難買到普通苗(臺山地區養殖戶主要還是放普通苗)。也有養殖戶抱怨,市場上一下子買不到普通苗,懷疑苗廠將普通苗當二代苗賣,反正養殖戶也無法辨別,而價格卻漲到了70-80元/萬尾。
三、養殖
珠三角南美白對蝦養殖區域主要集中在中山、珠海、江門三市,現將這三市養殖情況介紹如下:
1、中山:
中山水產養殖面積約36萬畝,其中池塘淡水養殖約20萬畝,海水養殖約16萬畝。主要養殖品種有南美白對蝦、四大家魚、羅氏沼蝦、鰻魚、甲魚、桂花魚、脆肉鯇等。近年來中山市投入大批資金,整治魚塘,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使得養殖區適合發展高效益特色水產養殖。這也催使中山的塘租直線上升,今年全市塘租基本在1500元/畝以上,逼得四大家魚的養殖戶轉養其它高價值品種。所以今年中山南美白對蝦的養殖面積增加了15-20%。
中山4-5月放苗成功率低于20%,大部分排塘重新投苗,很多養殖戶投苗次數達到3次。6-7月份天氣趨于穩定,投苗成功率在50%左右。特別是7月份以來,天氣條件好轉,白蝦吃料正常,生長速度較快,養殖戶信心逐漸恢復。
2、珠海:
珠海水產養殖面積約39萬畝,其中斗門區就有19萬畝左右,蝦苗場 80 余家。珠海養殖品種主要有南美白對蝦、羅非魚、四大家魚、海鱸等。
今年珠海第一造蝦養殖形勢較差,4-5月份蝦苗成活率低至20%以下,6月份放苗成活率仍偏低。據了解,白蕉鎮60%的南美白對蝦在6月雨季出現死亡,而在南美白對蝦養殖更為密集的蓮洲,死亡率更高達7至8成。一直到7月份天氣穩定后,養殖行情才開始好轉。
3、江門:
江門市下轄新會區、蓬江區、江海區、鶴山市、臺山市、恩平市和開平市,水產養殖面積100萬畝左右,南美白對蝦養殖主要集中在新會區和臺山市。
近幾年珠三角地區南美白對蝦養殖市場發展最迅猛的當屬臺山市,自2003年以來,臺山市政府逐步開發沿海灘涂,發展至今有30萬畝左右的海水養殖面積,主要養殖南美白對蝦。而新希望集團、恒興集團、海大集團、粵海集團等大型飼料集團紛紛在臺山開設新廠,可見飼料行業對臺山市場的重視。
四、病害
今年華南地區南美白對蝦養殖遭到病害的襲擊比任何一年要嚴重。以往一般在春節至清明期間發病率較高,但清明過后,隨著氣溫升高,對蝦養殖將逐漸穩定。然而今年情況與往不同,無論是春節后放苗或是清明后放苗的對蝦發病率高達80%以上。面對來勢兇猛的蝦病,養殖戶大多束手無策。
今年的對蝦病害的種類較多,但主要病癥除了常見的紅體、白斑、弧菌等癥外,最多見的是不明病因的無征兆“偷死”現象嚴重。病蝦很少出現體色變紅后,緩慢游動的現象,大都是以“偷死”形式出現,而且死亡迅速。發病時間涉及各個時間段,以15至40天發病居多,有不少還在放苗一星期左右就出現大量死亡。對今年的對蝦病害的原因分析歸納起來主要有:“種苗說”、“氣候說”、“新病毒說”、“水質說”、“養殖技術說”等。
1、種苗
今年春節后種苗就出現緊張,原因不是種苗需求量的大增,而是幼體的孵化率低下并難以育出大量健康的蝦苗來!幼體的孵化率低下的原因多是先天不足,這必然會影響到培苗成功率,至于培苗過程中各顯神通的培苗手段的選擇就要看各苗場負責人了,即使是大的品牌公司也不能排除短視行為的存在(今年的一代苗長勢差應是最好的證明)。在利益的驅動下,種蝦也過早被大量早期投入。這就更加造成了惡性循環,先天不足的問題被人為地延續,致使后期(清明后)的蝦苗的品質也同樣難以保障。從蝦苗的質量和放養后發病日期大大提前來看,蝦苗的抗病力低下無可置疑。
2、氣候
清明后的寒潮和氣溫水溫較長一段時間升不起來無疑也給早造的養殖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影響對蝦的攝食和生長以及正常的生理活動。五月份以來南方連續的暴雨天氣使水溫長期徘徊在對蝦病毒繁殖高峰的25℃,也給對蝦養殖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低溫及長時間的陰雨暴雨顯然對養殖不利,特別是陰雨暴雨,可直接改變養殖水體的性狀,還有可能造成藻類大量死亡,并有可能引起有害細菌暴發。
3、養殖技術
在很多專家看來,養殖方式落后也是“元兇”之一。很多養殖戶觀念守舊,放蝦入塘后一勞永逸,一心只想省成本,南美白對蝦養殖成了完全的靠天吃飯,經常是賺一造賠一造,贏一年虧一年。其實每年換季時南美白對蝦都會出現病害,所以養殖戶要提前預防。建議首先要保證無毒蝦苗進入養殖環境,放苗后要定期消毒,飼料選擇也很重要,要定期添加大蒜素、維生素C、維生素E等。
4、弧菌
弧菌屬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尤以水中為多,有100多種。主要致病菌為霍亂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嗜鹽菌)。據報道,今年從發病蝦體中發現一種高抗藥性副溶血弧菌,對市面上常見的殺菌藥有極強的耐藥性。分析認為這種弧菌最早應出現在違規操作的蝦苗場,蝦苗場在育苗期間使用高濃度的抗生素將病菌控制,但蝦苗到養殖階段就不可能再使用高濃度的抗生素了,弧菌危害就大規模的暴發。
五、總結
總體來說,上半年華南地區對蝦養殖成功率偏低,使得目前達到出塘規格的對蝦數量有限,其價格有望繼續保持較高水平,這有利于繼續提升對蝦養殖的積極性。但是,對蝦養殖成功率偏低的格局同時制約了今年蝦料消費量的增長,所以,在華南新一輪投苗展開以后,若天氣形勢正常,則9-10月份有望迎來蝦料投喂高峰。因此,天氣形勢仍值得業內繼續跟蹤,尤其是臺風(熱帶風暴)可能造成的威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