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西風漸起,蟹腳癢。上午9時許,第一網黃浦江大閘蟹在松江浦南被捕撈出水,雄蟹平均“體重”達到了4.15兩,雌蟹也長到了2.8兩。據悉,這一上海本土大閘蟹預計總產量為50噸左右,其中90%以上將被出口到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
因天氣對黃浦江大閘蟹的生長周期的影響,今天捕撈時間比去年晚了20天。據上海魚躍水產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郎月林介紹,盡管沒有趕上國慶節(jié)的“黃金檔”,該合作社還是接到了許多訂單,銷售形勢喜人。此外,今年黃浦江大閘蟹的“出水價”還是比去年高了10%,達到每公斤200元以上。
捕撈時刻,蟹農一年一度的幸福日子又開始了。浦南農民周雪明告訴記者:他原本養(yǎng)魚養(yǎng)蝦,將80多畝水塘改養(yǎng)大閘蟹后,按目前勢頭,每畝凈利潤超過5000元一點問題也沒有。
黃浦江大閘蟹原產于松江黃浦江上游地區(qū),因其“青背、白臍、金爪、黃毛”的外表特征和肉質鮮香甜美的口味,曾是松江的名產。上世紀80年代以后,由于航道建閘、水質污染等眾多原因,黃浦江大閘蟹已難覓其蹤。前兩年,上海魚躍水產合作社和有關政府部門聯合攻關,采用稀放蟹種、池塘種草、底部充氧、水質調控、放養(yǎng)鮮活餌料等一系列生態(tài)新技術,成功恢復了松江這一名產。據悉,作為目前上海最大的大閘蟹養(yǎng)殖、出口基地,松江浦南標準化生態(tài)型水產養(yǎng)殖場養(yǎng)殖面積達900畝,帶動附近養(yǎng)殖戶養(yǎng)殖面積600畝,并輻射金山、青浦、寶山等郊區(qū)養(yǎng)殖面積2500畝。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