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據“中央社”報道,臺灣“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調查發現,1至9月新港當地設置一組中層人工魚礁,漁獲量達230余噸,產值達新臺幣2000多萬元,估計加上東部其它組魚礁的漁獲,產值將可倍數成長。
水試所指出,目前在東部沿近海漁船主要作業中層魚礁計6組,其中有2組以新港籍漁船作業為主,在此魚礁作業的船約30余艘,去年4月漁民發現有1組2004年設置的魚礁,已完全無漁獲,所方調查確定流失后,同年10月已加強此組魚礁裝設。
所方并對前述這組中層人工魚礁集魚效果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平均每艘船每天漁獲在2到3月最高,達180 余公斤,技術佳的船長漁貨并可達400多公斤,漁獲價值約2萬余元(新臺幣,下同)。
調查還發現,進入5月飛魚季時,并有大型黃鰭鮪為追逐飛魚而聚集,經常可捕獲40公斤以上的大型黃鰭鮪,每尾價格在萬元以上,漁獲收益更加可觀;到了6月,漁獲較差,但每艘船每天仍有60余公斤漁獲。
所方指出,中層人工魚礁的設置,同時縮短了作業航程,節省約15%的油料支出。
所方強調,統計1至9月新港當地設置一組中層人工魚礁,使得漁獲量達230余噸,產值達2000多萬元,估計加上東部海域其它組魚礁的漁獲,當地漁獲產值可倍數成長。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