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特別報道:中國是世界上珍珠資源、加工和貿易的大國。珍珠年產量1500噸,占世界總產量的95%。但出人意料的是,產值卻僅占世界總產值的10%,貿易額僅占全世界的20%。珍珠業的發展現狀是:只賺吆喝不賺錢,產品附加值極低。產量大、產值低的中國珍珠業如跛足前行的巨人,一腳高一腳低地前進。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日本、波利尼西亞(法屬)、澳大利亞、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國出產珍珠。日本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珠國,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一直穩坐世界頭把"交椅"。2000年以來,日本海域環境污染導致馬氏珠貝大量死亡,汽車、電子等產業豐厚利潤的誘惑,加速了海水育珠的萎縮;而我國在1980年取得突破的繁蚌技術后,淡水育珠業在湖南、浙江、江蘇、湖北等省發展迅速。
去年我國珍珠年產量1500噸,占世界總產量的95%。但出人意料的是,產值卻僅占世界總產值的10%,貿易額僅占全世界的20%。中國每年向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出口大量原珠,卻價格低廉,近十年來,中國珍珠的出口量增長了20倍,平均價格卻下跌了9成多。結果就是珠賤傷農,中國珍珠已經淪落為低檔珠的代名詞。可見我國是珍珠大國但非珍珠強國。
我國淡水珍珠產量已經超過日本,占到了全球淡水珍珠總產量的95%以上。我國海水珍珠產量也超過日本,占到了全球海水珍珠總產量的1/3以上。但由于珍珠生產和加工企業小、散、亂,使得高檔珍珠少,產品附加值低,相當一部分珍珠僅能用于工藝品原料或珍珠粉等。珍珠的產量雖然產量上去了,可企業忽略對珍珠的自主創新研究,因而,在我國占據世界統治地位的珍珠行業,沒有世界名牌產品也沒有世界專利產品。中國珍珠行業只能每年向日本、香港地區等出口大量價格低廉的原珠,日本再將這些原珠加工后進入終端市場,價格提升至數倍甚至數十倍。
銀聯信分析:珍珠行業的風險已經是顯而易見的,歸結起來珍珠行業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風險:
1、我國珍珠產量大、產值低。大量的珍珠沒有經過加工便流向海外。而大量的低檔珍珠在國內市場上競相以低價出售,嚴重影響了珍珠在國人心目中的高貴形象,導致國內購買力不足。
2、珍珠生產和加工企業小、散、亂,缺少真正的珍珠養殖和加工的龍頭企業,無法借助企業的規模、資金、技術和研發優勢,提高珍珠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因此中國珍珠在國際上缺乏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珍珠產業附加值極低,極大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使珍珠產業的競爭矛盾日益激化。
3、產業的科技水平亟待提高。由于國內的珍珠養殖加工主要是家庭作坊式生產,絕大多數企業無研發能力。至今,我國的珍珠加工技術仍存在不少問題。珍珠飾品的設計、加工質量檔次較低,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
雖然珍珠年產量1500噸,占世界總產量的95%,但是珍珠低檔低價問題堪憂。我國珍珠產業產品附加值極低,再加上缺少技術創新和市場規范,所以珍珠產業一直在艱難中生存。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競爭力不夠的小企業將很快被市場淘汰出局。
南方漁網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