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作為沿海城市,咸魚、蝦膏等海味產品成為了臺山的招牌土特產。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鮑、參、翅、肚等名貴海味也逐漸走入了平常百姓家。
近日,記者獲悉,香港、廣州、深圳等地的海味干貨紛紛漲價。那么,漲價的風潮是否也吹到了臺山?對本地的商家、市民是否有影響?記者為此專門進行了采訪。
現狀
價格一路飆升
漲幅近年罕見
近日,記者走訪了臺山市多家海味干貨商家,了解到今年很多海味干貨大幅漲價。臺城南昌市場附近一家海味店的負責人黃先生表示,今年海味漲價幅度之大,近年罕見,各類產品平均漲幅約20%。
據了解,從今年4月起,海味干貨的價格就一直浮動。中秋、國慶假期以來,市場需求量大,海味的批發價格幾乎每個星期都有所上漲,其中以瑤柱、花膠、魚翅等高價海味上漲的幅度最大。記者在該店看到,小個頭瑤柱漲至每公斤180元,小個頭菊花翅漲至每公斤3000元,頂級的白花膠漲至每公斤7200元。
黃先生向記者分析,海味漲價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海鮮的貨源少了。其一,因為科技的發達,漁民打魚的方式越來越多,打魚的量越來越大,海里的海鮮自然也就少了。其二,海洋污染日益嚴重,也直接影響海鮮的數量。黃先生說:“隨著近年物價上漲,油價、人工費急劇上升,也加大了制作海味的成本,銷售價格上升是必然的。”
銷路
漲價未影響銷量 買家多是外地客
雖然海味價格一路看漲,然而臺山一些海味干貨店的銷售額并沒有受到影響。
黃先生稱,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假期里,就迎來了銷售高峰。一連7天的銷售額竟達平時每月銷售額的一半。他說:“我們約70%的客人都是來自珠江三角洲的客人,有大老板,也有旅游團的游客。這些客人消費的金額都比較高,平均每次都購買四五萬元的海味。”
在東門市場附近的一家水產品購銷部,記者也獲得了同樣的信息。該購銷部的負責人梁先生表示,近年來,隨著臺山旅游業的發展,到臺山觀光消費的外地人越來越多,海味干貨的銷路也就節節升高,特別是對于內陸地區的客人,因為鮮有機會食用海鮮產品,他們每一次都會大量購進,消費力十分可觀。他說:“不同類型的客人,他們消費的產品也不盡相同。有錢的,就喜歡買花膠、魚翅等高價海味。經濟一點的,就會買咸魚、蝦米、蝦膏等本地特產。”為了迎合各地消費者的需求,該購銷部還開了網店,大大擴大了客源。
預測
亞運期間還會漲價 4至8月購買最便宜
“11月亞運會在廣州舉行,進入年末海味干貨的銷售旺季,這些因素都有可能令海味再次漲價。”梁先生分析。 另外,天氣漸涼,對漁業的影響漸漸加大,海鮮的數量更加緊缺,也會導致海味價格上漲。
黃先生告訴記者,受亞運會的影響,估計從11月開始,各類海鮮的價格都將會上漲5%左右。亞運會期間,大量游客涌至廣州乃至珠三角地區,海味干貨作為送禮佳品,必將受到游客的歡迎。他說:“在廣州一德路這類大型的海味集散地,有很多商家都是在臺山批發入貨。亞運會期間,臺山海味的銷售量應該有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價格也會有所提升。”
黃先生預計,海味的價格要等到明年清明節后才有可能下降。他向市民支招:市民購買海味干貨最便宜的時間為4至8月。過了春節、清明等重要節日后,市民對海味的需求量不大,屆時商家也寧愿薄利多銷。如果市民不急于購買,可以先等一等。
■相關鏈接
教您如何選購海味
中醫看診,講究望、聞、問、切四種基本方法。黃先生和梁先生兩位行家總結,挑選海味干貨,同樣要懂得一看、二摸、三聞、四嘗。
一看,是指看干貨的色澤和外形。干貨的大小、色澤絕對是跟價格掛鉤的,也就是越大的、色澤越亮的就越好。
二摸,是看手感如何。不能只隔著包裝袋看看而已,一定要親手摸摸它們的質地,看手感如何。看看干貨是否真的夠干,如果摸起來潤潤的、濕濕的,那就要小心了。
三聞,聞它們是否有刺鼻濃烈的海鮮味。因為干貨制作的過程中可能有不良商家添加有害物質,通過聞味對比可以聞出來。
四嘗,有些海味干貨是可以直接吃的,不妨要求試嘗一點,看是否太咸或者太甜。因為過咸或者過甜都可能是不良商家在干貨里通過加重鹽或者糖的成分來增加斤兩。
另外,市民還要多詢問店家關于干貨產品的產地等其他信息,做到貨比三家,才能買到又平又靚的海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