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金魚以其晶瑩鮮艷、華麗繽紛的色彩,飄逸瀟灑、典雅大方的姿態聞名于世,為廣大世人所喜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為陶冶情操,修養身心,越來越多地進行金魚家庭養殖。現結合筆者的實踐體會就金魚的家庭飼養方法與常見疾病防治進行探討。
一、 容器種類、選擇與安放
家庭飼養金魚的容器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圖形玻璃缸,適宜于室內小型飼養,以選廣口者為宜;②水族箱,最好為“雙倍式”,即長度為寬、深的2倍,不種水草的可淺些,種水草的稍深些;③陶制水缸和瓷缸,這種缸養出的金魚健壯、尾長、形態好,逗人喜愛。
根據以景襯魚的原則和各自家庭的住房情況,應盡可能選擇體積較大且與空氣接觸面廣的容器。目前大都采用水族箱,并配有過濾器、空氣泵等裝置,箱中設置水草、底石等。水草應挑選不易腐爛,金魚不易用嘴拉斷,宜栽植于底石層的金魚藻、狐尾草、野慈菇、紅根草、聚草等,也可在水面移植漂浮的蓬萍藻類如鳳眼蓮等,但水草不可太多,過多影響金魚游弋,并使水很快變綠,綠水過濃,對金魚不利;底石宜鋪設白色或五色小石,也可粘接成人工小假山,但假山石不能堆出尖棱角,以免碰傷金魚,底石或假山石不能用含鈣的石子(如石灰石),這樣會增加水質的硬度。通過設置水草和底石,以達到金魚養殖的動態美。
不論采用何種金魚容器,都宜放置于接近窗口的向陽處,夏季則應避免日光直射。采光條件不好的,可用鏡子反射陽光到魚缸上,也可用燈光照射,但最好不用日光燈。
二、 金魚選養、運輸與投放
初養金魚,可選擇紅龍睛、文魚、鶴項紅等覓食力強、耐低氧和抗病的優良品種,經濟與技術條件好的可選養彩色水泡眼、元寶紅、球形珍珠魚等觀賞價值為上等的名貴品種。
外購金魚,短途購運可用桶子盛水提運;長途運輸則宜采用氧氣袋,到家后把金魚帶水倒入金魚容器內,其水溫要調至接近運輸容器的水溫,溫差小于2℃。
金魚放養密度可按魚體長度與需水量的關系確定:當年和一齡金魚全長每厘米需水150ml,二齡魚全長每厘米需水800ml,三齡和三齡以上的魚全長每厘米需水1500ml。力求金魚養殖的“色調美”,可進行合理混養,即一個容器中可混養紅、黑、白等不同顏色的品種,形成色彩多樣化,提高觀賞價值。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容器中,凡是長尾型、游泳速度比較快的與短尾型、游泳速度比較慢的品種不可混養,因游泳快的品種攝食力強,會影響游泳慢的金魚攝食;個體大小不能過分懸殊,體長相差不宜超過1cm,以免因一旦食物缺乏,個體小的金魚得不到足夠的食料而影響生長發育。
三、 飼料種類、配制與投喂
金魚屬雜食性魚類,其飼料十分廣泛。動物性飼料有水蚤(紅蟲、魚蟲)、水蚯蚓、蚯蚓、孑孓、魚肉、魚粉、蠶蛹、螺螄肉、血粉、原蟲(原生動物)、煮熟的蛋黃等;植物性飼料有蕪萍、浮萍、紫背浮萍、菜葉、豆腐、淀粉食品(面條、飯粒、餅干、饅頭、面包)等。此外,還有各種人工配合飼料。
家庭養殖金色的天然餌料可通過以下方法解決:①利用城市居民下水道的污水,兌入70%的河水(無工業污染),3天后可產出魚蟲;②用稻草、馬糞漚肥,兌入70O%的河水,3天后亦可產出魚蟲;③用深lm的土池或水泥池,注入0.5m深的水,加入混合堆肥液汁,使藻類和細菌大量繁殖,然后移入種水蚤,7天左右可撈出,池中再加入肥料繼續培育,每立方米水中可產水蚤800g。此外,還可自行制做配合飼料,簡單、可行的配方有:①將麩皮、米糠磨細混勻,蒸熟后拌以蝦粉,冷卻后制成顆粒喂養成魚或魚種;②用40%的魚粉和60%的麥麩 混合后,按混合粉劑每千克摻1.2g酵母粉,加 1%-2%的面糊膠合,蒸熟后絞成顆粒喂成魚;③用小麥粉、豆餅、魚粉、蝦粉混合研磨成糊狀,加入少許明礬曬干后搓成顆粒喂成魚;④豬、牛、羊下水湯攪拌小麥扮成糊狀,烘干后制成顆粒喂成魚;⑤用魚粉150g,麩皮200g,酵母粉45g,甲基纖維素(粘合劑)50g,另加清水500-600ml進行粘合、烘干、剪碎成小塊飼料喂魚;⑤用牛肝或豬肝0.5g,小魚干1.5g,蝦干0.25g,小麥粉(粘合劑)適量,先用水把肝臟煮熟,再切成小塊,小魚干和蝦干加工成細粉,再拌入小麥粉和煮肝湯制成顆粒飼料喂魚。
投喂飼料需注意以下三點:①多喂活餌,最好每天投喂水蚤或水蚯蚓,輔喂餅干、面包或配合飼料。投喂活餌要經常清洗和消毒,如從野外撈取的水蚤、浮萍等,用10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0分鐘,或10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洗5分鐘,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即可投喂;②定時投餌,冬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早晨6時前后,春秋季在上午8時左右投餌,并堅持按時投喂;③定量投餌,投喂的飼料量以在10-30分鐘內吃完為宜,早春、秋末與初冬因水溫較低,喂食時間可延長至1小時左右。魚苗階段每天投喂2-3次,幼魚和成魚每天投喂1次。由于金魚貪食,應防止多投而脹死。
四、 用水水源、處理與調節
飼養金魚的用水一般有三種:一是地表水,如江、河、湖等天然水;二是地下水,如井水、泉水;三是自來水。以上水源需經過一定的處理方可使用。①河水與湖水:水溫和,肥分大,浮游生物多,溶氧豐富。但污渣、浮沫等雜質多,水色渾濁,含各種病原體和敵害。一經日曬,有機物大量分解,水質極易污染。若靠近工業區的江、河、湖水,有毒化學物質含量高,危害更大。因此,對于這類水一定要經過水質化學分析和采取凈化措施,切勿盲用。②井水與來水:水中含有鈣、鎂離子等礦物質,硬度大,屬于硬水。用硬水飼養金魚一般是可以的,但需經過日曬加溫后方可使用。③自來水:水質比較清潔,含雜質少,細菌與寄生蟲亦少。這種水屬于軟水,是比較理想的金魚飼養水。但自來水在凈化過程中為殺菌消毒和沉淀渾濁物,加入了液氮、漂白粉、明礬等化學劑藥,對金魚有害。因此需進行去氯處理。最簡單的方法是,將自來水置于空盆或池中,在露天放曬沉淀2-3天,使其變成熟水然后使用。如馬上使用自來水,可加少量硫代硫酸納(大蘇打)中和水中游離氯,每5kg水加米粒大小的晶體大蘇打1-2粒。
在金魚飼養過程中,水質調節與管理十分重要,應經常用吸污器或膠管吸去缸(箱)內的糞便和殘餌,以防水質污染;堅持勤換水,夏季溫度高,每天需換水1次,春秋季節1-2天換1次,冬季4-5天換1次,每次換水量為原容器中水量的l/3-1/2左右,裝有空氣泵的缸(箱),最好每天多啟用,特別是夜間和凌晨保持較長時間充氣,但空氣泵的啟用絕不能代替換水。
五、 疾病癥狀、病因與防治
1、出血病。癥狀:眼眶四周、鰓蓋、口腔、各鰭的基部充血,嚴重時全部肌肉呈淡紅色,剝開皮膚肌肉呈點狀充血。病因與流行:病原體為皰疹病毒,一般水溫在25-30℃時流行,主要危害當年金魚與大金魚。防治方法:①盡量稀養和多投喂水蚤等適口餌料;②用禽用紅霉素0.4-1ppm潑灑。
2、皮膚充血發炎病。癥狀:皮膚充血發炎,以眼眶四周、鰓蓋、腹部、尾柄等處常見,和出血病不同的是肌肉正常。病因與流行:病原體為細菌,春末夏初流行,主要危害當年魚和一齡魚。防治方法:①用20ppm的呋喃西林溶液,在水溫20℃以下浸泡病魚l5-3O分鐘,20-30℃時浸泡10-15分鐘;②用呋喃西林藥液潑灑,水溫20℃以下為0.5-2PPm,20℃以上1ppm;③用0.2-0.5ppm的禽用紅霉素潑灑;④用青霉素或鏈霉素腹腔注射,每尾魚注射5萬-10萬IU 。
3、白頭白嘴病。癥狀:頭部和嘴圈為白色,嘴唇腫脹,有時顱頂和瞳孔周圍充血,出現“紅頭白嘴”。病因與流行:病原體為一種粘球菌,5月下旬至7月上旬流行,6月為高峰期,主要危害當年魚苗,防治方法:①魚苗飼養盡量降低密度;②用1%的大黃藥液浸泡病魚5分鐘,或2%的食鹽水浸泡30分鐘;③用呋喃西林溶液浸泡或潑灑,方法與皮膚發炎充血病相同。
4、鱗立病(豎鱗、松鱗病)。癥狀:體表粗糙,部分或全部鱗片豎起,狀似松塔,腹腔積水。病因與流行:病原體為點狀極毛桿菌,秋末至春季流行,主要危害個體較大的金魚。防治方法:①多投活餌,增強抗病力;②用2%-3%的食鹽水浸泡病魚5-15分鐘。
5、水霉病。癥狀:魚體受到外傷后在傷口及其四周有一塊塊白色絨毛,使魚表皮腐爛而后遍及全身。病因與流行:病原體為真菌,冬、春季流行,主要侵害受外傷的金魚。防治方法:①用5%-10%的孔雀石綠,或5%的碘酒、5%的重鉻酸鉀涂抹患處;②用3%-5%的食鹽水浸泡病魚3-4分鐘。
6、口絲蟲病(白云病)。癥狀:皮膚上有一層白色或灰藍色的粘液,鰓上出現大量口絲蟲、病魚游上水表層呈“浮頭”狀。病因與流行:病原體為漂浮游口絲蟲,秋末至春季流行,從魚苗到親魚均有危害。防治方法:①用20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病魚,水溫10-20℃浸泡20-30分鐘,20-25℃浸泡15-20分鐘,或用3%的食鹽水浸泡30分鐘;②用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5:2)0.7PPm潑灑。
7、車輪蟲病。癥狀:魚體瘦弱,體色較深,大量侵襲鰓部時游向水表層呈“浮頭”狀。病因與流行:病原體為顯著車輪蟲、球形車輪蟲、卵形車輪蟲,5-8月流行,主要危害當年魚苗。防治方法:與口絲蟲病相同。
8、白點病(小瓜蟲病)。癥狀:全身皮膚和鰭布滿著點狀的囊泡,覆蓋著白色的粘液層。病因與流行:病原體為多子小瓜蟲,在長江流域每年3-5月、11-12月流行,從全苗到親魚均有危害。防治方法:用2ppm的硝酸亞汞溶液浸泡病自l-2小時,也可用0.1-0.2ppm的濃度潑灑。
9.三代蟲病。癥狀:大量寄生三代蟲,造成體表很多創傷,開始狂游騷動,繼而食欲不振,游動遲緩。病因與流行:病原體為中型三代蟲、細錨三代蟲、秀麗三代蟲,4-5月流行,主要危害當年魚苗。防治方法:①用20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病魚20-30分鐘;②用90%晶體敵百蟲與面堿合劑(1:0.6)0.2-0.6ppm潑灑。
10.爛鰓病。癥狀:屬鰓隱鞭蟲寄生引起者,鰓呈蒼白色,有充血和出血現象;屬鰓片指環蟲寄生者,鰓部顯著浮腫,鰓蓋張開,鰓絲呈暗淡色。病因與流行:病原體分別為鰓隱鞭蟲和鰓片指環蟲,冬春和春末夏初流行,從魚苗到親魚均有危害。防治方法:①鰓隱鞭蟲爛鰓病,初期用3%的食鹽水浸泡病魚5-10分鐘,或用8ppm硫酸銅溶液浸泡20分鐘;②鰓片指環蟲爛鰓病,用敵百蟲粉劑(含2.5%)1.5-2ppm潑灑,或90%晶體敵百蟲0.2-0.4PPm潑灑。
11、燙尾病。癥狀:尾鰭上有很多斑斑點點的氣泡,魚頭朝下,魚尾朝上。病因:因天熱、水溫高、餌料不足、氧氣飽和而致。防治方法;①換上新水,降低水溫,勤投餌料;②有外傷的涂以紫藥水;③在經過消毒的清水池中生活5天。
12、魚鰾失調癥。癥狀:魚不死不活的側臥水中或水底。病因:因營養不良、受寒而致。防治方法;①集中一缸(箱)提高水溫到20℃;②勤投少量精細餌料,加強營養;③有背鰭的魚穿線吊浮標,調節鰾的功能。
13、受熱病。癥狀:魚浮于水面不能下沉,全身及眼部長有白絮,似棉花團。病因:因冬天水溫升降劇烈,魚群擠熱,水中污物分解,魚吞服甲烷硫化氫氣泡而致。防治方法:①用3%的食鹽水浸泡病魚15分鐘后放入清水缸(箱)中,每日一次,痊愈為止;②徹底換水,降低放養密度;③調節室內空氣,排去一氧化碳。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