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0月25日,剛做完一筆魚苗生意后,眉山市水產漁業協會理事長陳水清心情不錯來到熱鬧非凡的協會茶樓。“我省平時水產的消費量就很大,隨著養殖技術的提高、水產物流越來越發達,現在季節性出魚的情況都不明顯了,所以過年過節魚價的波動也不特別突出。我省春節消費的名優魚主要從省外拉進,供需總體平衡。除非遇到封路的冰雪災害,魚價應該不會受到大的影響。”談起元旦、春節的魚價行情變化,陳水清如是說。
今年魚價平均漲20%
過年預計小漲
眉山市是我國名優魚苗的培育基地之一,據業內人士估計,該地年育170億苗,約占全國總量的35%、全省的85%。我省憑借育苗上的技術優勢,魚苗量占全國的50%。在把我省的魚苗源源不斷運往各省的同時,也把各省的名優魚成魚拉回省內,因此經銷商們對各省的水產行情是了如指掌。
陳水清回憶,今年春節以來,魚價就開始上漲,目前我省消費量最大的三個名優魚品種,價格已經到位:“黃辣丁池邊價11.5元/斤,市場價15元/斤;鲇魚池邊價8元/斤多,市場價11—12元/斤;黔魚池邊價約8元/斤,市場價10元/斤左右。常規品種價格也不錯:鯉魚和草魚池邊價都是5元/斤多,市場價6元/斤左右;鯽魚池邊價大的6元/斤多,小的4.5元/斤左右,市場價均高出1元/斤左右;花鰱池邊價6元/斤多,市場價7元/斤多,白鰱池邊價4元/斤多,市場價5元/斤多。”
“今年總體魚價漲幅很大,平均漲價20%左右,應該漲到位了,過年就是漲也漲不了多少。”盤點一年的水產行情變化,陳水清總結道。按照經驗,常規魚過年時消費量在農村會比較大,但陳水清觀察,“對價格影響也不會很大,因為水池套養、稻田養殖的還是比較多,供給不會出現問題。”崇州市水產站站長王恒的判斷與陳水清一樣,他認為我省水產囤量不是很大,但發達的物流彌補了這一缺憾。
關注省外養殖情況
避免一哄而上
在養殖戶眼里,今年“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好行情”。據了解,今年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養殖戶比比皆是,大家對明年的行情也非常樂觀。不過陳水清對此有些擔憂,“今年全國魚價都高,如果大家又一哄而上發展某些品種,或不看省外的養殖情況來進行決策,是非常危險的。”他舉例,比如去年,外省的黔魚每斤才賣2至3元,拉回來一斤也就5至6元,這些地方是有政府補貼在搶占市場,但在我省,黔魚賣這個價格,養殖戶絕對要虧本。
為此,陳水清建議養殖戶多調查了解省外水產養殖情況,特別是江浙一帶,養殖水面很大,每年的成魚供應量也相當巨大,又是我省名優魚的主要供給地,足以影響我省名優魚的行情,因此我省規模養殖的品種最好不要同這些地方撞車,不然風險會很大。相對而言,養殖常規品種雖然利潤相對低些,但風險還相對小些。同時,他認為養殖戶由成魚養殖向魚苗培育方向轉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也是我省在全國水產中的一個優勢所在。
“因地制宜,根據自己的技術水平選擇發展適宜當地的品種。”這是王恒給出的建議,同時他也很反對大家一哄而上養殖某個品種,“哪怕是名優品種,如果大家都去攆肯定也要出問題。”他提出的具體應對方法就是品種多樣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