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說到漲價,最近吃海鮮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海鮮的價格也比以往貴了不少,數據顯示,9月全國水產品批發綜合平均價每公斤16.46元,同比上漲9.94%。一向平穩的海鮮價格為什么會上漲呢?我們的記者在中國北方最大的漁港,山東威海的石島漁港采訪時發現,這里產出的海產品價格漲幅普遍達到了三成,有的甚至漲了一倍。來看記者的報道。
凌晨三點半,魚販陳如鳳已經在石島漁港里轉了兩圈。在這個中國北方最大的漁港里,停靠著來自山東、河北、遼寧、天津四個省的一千三百多條漁船,即便有這么多的選擇,陳如鳳還是沒有找到想要進的貨。陳如鳳魚販:(早上去上魚好上嗎)不太好上(花多長時間進貨?)今天有時候兩三個小時有時候一個小時貨多的時候都很好抓的貨少的時候就是抓不多少往年魚很多的今年魚相當少。
每天凌晨,像陳如鳳這樣的魚販都要到漁港上進貨,采訪中他們告訴記者,今年的魚不僅比往年明顯的少,而且價格也比往年貴。大部分魚的價格都比往年上漲了將近30%,有的品種甚至漲了將近一倍。陳如鳳魚販:就是比去年一斤要高個兩三塊錢這個鲅魚去年都賣個1112現在賣到156這個呢魷魚啊?去年都賣到56塊錢今年要賣到10塊錢。
而隨著魚價高漲,賣魚的生意也沒有以前紅火了。就在采訪的一個小時里,記者發現,這些賣魚的攤位沒有一個消費者光顧。魚販們告訴記者,盡管在海濱城市的市民們有著吃魚的習慣,然而隨著魚價漲的過高,大部分市民減少了對魚的消費,他們的銷量大幅下降,收入也比往年減少了將近一半。
魚少油貴漁船出海就賠錢
賣魚的不賺錢,打漁的同樣不好過。漁民們告訴記者,每出海一次,他們都冒著很大危險,而九月份以來,他們眼看著收成越來越差,成本卻越來越高,不少漁船盈利都在下滑,有的甚至陷入虧損。繼續來看記者的調查。
剛靠岸,船長趙振作就開始忙活著安排卸魚。這次他們出海了五天,打到的大部分都是只能作飼料的小魚,真正能賣上價錢的大魚少之又少。十月底,海上溫度已經很低了,船員們在海上頂著冷風大浪辛苦工作了五天,看著這樣的收成,趙振作和大部分船長都不滿意。趙振作船長:今年比往常年不好不如去年,挺辛苦的黑白的干捕不到魚怎么辦。王建強船長:估計得合七八百筐魚沒有魚。
魚打的少了,但是捕撈最大的兩塊成本:燃油和人工卻都在上漲。王建強告訴我們,今年以來,燃油每噸漲了160 0塊錢每噸,而人工成本更是每個月漲了2000多塊錢。以他450馬力漁船為例,出海每天都要消耗一噸半的燃油,也就是一萬多元,加上人員的工資和其他支出,一天的成本達到了將近17000元,比去年高了5000多元。王建強船長:成本比往年高多了工資也高了油價也高了以前成本有一萬兩千就夠了。
王建強告訴記者,他這次出海所捕撈的魚大概可以賣到五到六萬元左右,然而這四天,他的成本就達到了六萬八千元。記者在石島漁港詢問的船長和船東中,大部分已經處于盈虧的邊緣,甚至虧損。韓立民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副院長:我們近海捕撈業本來就打漁少而消耗成本上漲必然出現虧損的狀態這種情況很難避免。
海產品編后
魚價狂漲,漁民沒撈到好處,打魚還賠錢,這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50年代的時候,全國只有幾百艘漁船,而現在全國已經有28萬艘漁船了,60年間增長了幾千倍。而捕撈能力過剩正是導致我們漁業資源衰退的最主要原因。專家表示,要想讓漁民得到實惠,落實漁業捕撈配額制度非常必要,漁船什么時候能捕魚、能捕多少魚,都應該有所規定。而目前美國、俄羅斯、新西蘭等國家都已經實行了這一制度,并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