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秋末冬初,隨著溫度的下降,各種水產養殖品種逐漸由旺食轉為少食、停食,直至進入冬眠階段。當水溫降至10度左右時,養殖管理一方面要做好已達商品規格的養殖產品的上市捕撈工作,另一方面要抓好未達商品規格的養殖產品的越冬準備,加強管理,保證其安全越冬。現將常見水產養殖品種的越冬準備和越冬管理技術介紹如下:
一、 魚種
池塘以面積2畝左右、水深2.0m、背風向陽為宜,每畝水域謀私養魚種2萬尾。并塘前(水溫10度左右)7天停止投喂,選擇晴好的天氣拉網鍛煉2次,然后進行篩選、過數、并塘。要進行分池單養,即同一池塘放養同一規格的魚種。池水要保持一不定期溫度,晴好的天氣(氣溫在6度以上)需要投放少量的飼料。魚池封凍后,要敲漏冰層通氣,防止池魚缺氧死亡,同時注意防止水鳥危害。
二、親魚
越冬前,親魚池要盡量灌滿池水,使冰下水深達到1.0-1.5m,并施用適量的農家肥,以使結冰后的池水中能維持一定數量的浮游生物,既可保持池水中必要的溶解氧含量,又松口滿足鰱、鳙等微弱的攝食需要。結冰后,應打冰眼或用手鋸將冰順風仙割去1塊。水溫較高的地方,仍然可以適當的進行投喂、施肥和灌注新水。
三、 鱖魚魚種
選擇背風向陽、面積為1畝-3畝、水深2.0m以上的魚池作越冬池。當水溫降到10度左右時,選擇晴天進行并塘越冬,每畝囤養規格為體長10cm-15cm的鱖魚魚種3000尾-5000尾。拉網前15天,應逐漸控制池塘中餌料魚的數量;拉網、捕魚、選魚、運輸等操作應小心細致,避免魚體受傷。水質要保持一定的肥度,可在池塘中投放一定數量的餌料魚供鱖魚攝食。冰封季節長的地區,還應采取增氧措施,防止池塘缺氧。
四、 黃鱔
入冬前,黃鱔需大量攝食貯積養分,因眼當氣溫下降到10度左右時,應投喂優質飼料,使之達到膘肥體壯,有利于安全越冬。當氣溫下降到15度時,黃鱔處于休眠狀態,不出洞也不覓食,這時可將池水排干。為了保持底泥濕潤和溫暖,可在上面覆蓋少量的稻草和草包,以免結冰而使黃鱔凍傷致死,并注意防止老鼠和畜禽的危害。
五、 青蝦
主要是幼蝦、親蝦的越冬,要選擇比較規格、避風向陽、水深1.5m以上且水草較多的池塘作越冬池。一般每畝可種植水覃150kg-200kg或柳樹根25kg-35kg。挑選體質健壯、附肢齊全、體型標準的個體作越冬親蝦,其中雌性親蝦規格為200只/kg-500只/kg,雄性親蝦規格為140只/kg-240只/kg,雌雄比例為2:1,放養密度15kg/畝-25kg/畝。如果是幼蝦越冬,應從12月下旬開始,選擇晴天放養,幼蝦規格為2000只/kg-3000只/kg,放養密度20kg/畝-40kg/畝。在晴暖的天氣里,每次需投喂飼料1kg/畝-2kg/畝,每隔7天-10天投喂1次,飼料要求少而精,由專人管理,定期檢查,并做好防污染、防敵害工作。嚴冬季節,要防止池水結冰。一旦結冰,要及時敲碎鉆洞,嚴防青蝦因缺氧窒息而死。
六、河蟹
一般要求當年達到商品規格,如果因品種原因未能達到,就要考慮越冬。在立冬季節,選用土池做越冬池,池內要有高出水面的土墩,水深1.5m,盡量不使池水結冰。池內要布設有水草,池埂要鋪設柴草,使雪水不能直接流入池內。池內還可以適量加些食鹽,這樣即可以增加池水的滲透壓,降低冰點,又可以滿足河蟹生理所需的一定鹽度。
七、蚌
水溫偏低時,為了防止冰凍而損傷蚌體,應加深水位,或將蚌下降到深水層,但不能觸及池底,并使水體保持一定的肥度。冬季,要敲碎水面封冰,不使水體缺氧。
八、牛蛙
如在7月中旬產卵,可用減少投喂養、加深水位等控制方法,使蝌蚪于未變態的幼蛙體重可達15g。蝌蚪在水深60cm-100cm的底泥下15cm處進入冬眠。如果水位過淺,結厚冰會造成牛蛙死亡。如果是幼蛙,應在越冬前投足飼料。當水溫下降到10度以下時,幼蛙便開始冬眠,此時必須設置適宜牛蛙越冬的場所,讓牛蛙安全越冬。成蛙則可以自然進洞或潛代水底室外越冬。在越冬生物和注意水質變化。
九、鱉
當年幼鱉越冬前體重一般只有5g-15g,因此,停食前要適當增加含脂肪量較高的飼料。冬眠池可利用原來的室內培育池,先將池水排干,再加泥砂30cm-40cm厚,加水5cm-10cm深,稚鱉便鉆入泥砂中冬眠,此時,要鋪一層厚20cm-30cm的稻草保溫,使池內溫度保持在0-8度。幼鱉可移入室內越冬,也可以在室外池底砂土中自然越冬。越冬前,應注滿池水,防止池底結冰。成鱉如在室外自然越冬則池內應注滿水,夏末秋初要加強成鱉冬眠和安全越冬。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