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天津、濟南的農貿市場,每天清晨有不少發自無棣海邊的汽車,前去趕早市,打開特制的倉蓋,滿車的鮮魚活蟹引來市民的嘖嘖贊聲。這種景象,歸功于漁業資源修復行動,進行水產品增殖放流帶來的好效果。
近幾年,由于種種原因,渤海灣已經向人們敲起了環境污染、資源衰退的警鐘。
無棣縣海岸線長 102 公里,潮間帶灘涂面積 98萬畝,淺海面積150萬畝,坡比小,淡水徑流多,餌料資源豐富,是對蝦、梭子蟹、文蛤等 50 種水生動物的棲息生長地。但是,近幾年來,由于捕撈船只的不斷增多,海洋生物資源出現了枯竭的征兆。
無棣“網開一面”,改變過去那種酷漁濫捕的局面,實施海洋資源修復項目建設,走海水多元化養殖和淡水養殖的新路子,實施了“以養為主、多業并舉”的轉變。夏播蝦蟹魚苗,秋收海鮮無數,像播種小麥一樣“ 種海鮮”。目前,全縣海水養殖面積達到 76.5 萬畝,產值11.54億元,漁業經濟占全縣農業經濟的半壁江山。
“漁業部門每年都放流對蝦和梭子蟹苗,漁民捕撈梭子蟹的數量比原來增加了四成。現在螃蟹老貴了,每公斤能賣 200 多塊呢! 11月7日,無棣縣水溝村老漁民李發文高興地對記者說。
截至2010 年,無棣已累計放流中國對蝦幼苗近3億尾,三疣梭子蟹1億只。同時,還實行封灘護養,保護灘涂貝類資源,分別完成了三個投資均為100萬元的縊蟶種質資源保護區、文蛤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建設和濱州青蛤自然保護場建設。共繁育青蛤苗種 1.23 億粒,釋放灘涂面積666公頃,成活率達到90% ;繁育文蛤苗種 93噸,成活率 96% 。推廣縊蟶、青蛤、雜色蛤等貝類特色養殖12萬畝,年采捕貝類近3萬噸,尤其是天然、優質、無污染的原產地貝類原種受到了外地養殖業戶青睞。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