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據報道,從事鮮蚵網拍的臺灣男子黃翊誠,一年前放棄臺大漁業科學研究所學業,回到七股鄉繼承養蚵工作。他說,從阿公開始,養蚵一甲子,長輩經驗遠比課堂豐富,才能讓每一粒鮮蚵都飽滿鮮甜。
1984年生的黃翊誠讀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不過,黃翊誠念研究所時,因課程重理論缺乏近海養殖課程,加上家里需要人手協助中秋節烤肉出貨,讓他在2009年毅然決定休學返鄉投入養蚵工作。
黃翊誠與父親的蚵場位于臺南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旁的潟湖地,一望無際,夏日烈陽大、冬天東北季風強勁,黃翊誠說,每天跟父親坐膠筏到潟湖蚵棚采蚵,靠雙手拉起一串串鮮蚵,他也從養蚵40年的父親身上獲得許多寶貴經驗。
黃翊誠說,蚵遇冷或刮風,會停止進食,鮮蚵消瘦,不過,黑琵保護區一帶,因有堤坊避風,加上水質清澈,且蚵農能適時將生蚵搬家成長,讓鮮蚵冬天仍能保持肥美,這也是消費者喜愛七股冬蚵的原因之一。
采蚵也是一個辛苦的工作,每位蚵農夏天曬烈陽,冬天吹七級以上的刺骨寒風,更擔心臺風天、血本無歸,黃翊誠說,他曾被海釣客掉落海中的魚鉤刺傷,虎口甚至留下蚵殼刮傷,縫了7針的疤痕,但他不以為苦。
黃翊誠說,蚵農受限舊有的產銷制度,無法直接對消費者提供最新鮮美味、價格合理的鮮蚵,因此他現在協助父親利用網絡、宅配方式,販賣大生蠔等級的帶殼鮮蚵,也期盼未來鮮蚵能建立產銷履歷制度。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