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花錢買到假貨著實令人氣憤。18日下午,家住南寧市福建路的姜女士路過水塘江時,看到很多人在買魚,聽說賣的都是河魚,于是也買了條“河魚”回家并向喜歡釣魚的堂弟“炫耀”了一下。哪知堂弟接過魚一看即告訴她說,這是塘中飼養的鯰魚,姜女士的“得意”頓時一掃而光。記者調查了解到,以“塘魚”假扮野生河魚賣的情況在南寧市場上并不少見,如何辨別河魚與塘魚,記者請教了富有經驗的水產專業人士。
狀況:不少市民買到“山寨河魚”
前面說的這位姜女士,平時愛吃魚,18日她在水塘江魚市花19元買了一條“河魚”回家想做一道梅子蒸鯰魚菜,卻被魚販給蒙了,讓她很氣憤。她對記者說,當天她走進水塘江邊魚市來到一個攤點前,看到塑料盆中有幾條鯰魚待售,;攤主對她說,這是從邕江河中網到的野生鯰魚,“價錢不高”,每公斤只賣26元。姜女士信了攤主的話,花19元買了一條,回到家后卻被堂弟看出不是河魚,而是塘養的大口鯰魚,她大呼上當。
據了解,水塘江市場附近的金灣花城小區的一些市民,國慶期間也曾在這個魚市買到“山寨河魚”。
11月19日下午,記者在水塘江魚市看到,賣魚、買魚的市民人頭攢動。攤點上擺賣的多數是鯉魚、鯰魚、塘角魚等,記者觀察到,其中一些待售的鯰魚,顏色呈暗黑色且頭嘴偏大;鯉魚則是魚身肥碩、魚體兩側橫凸,魚鱗呈金黃色。記者一連問了幾個攤主,魚販們聲稱這些都是河魚。
其間,一個攤主正在向一位女顧客推銷說,“真正的河中鯉魚每公斤賣10元”,并稱她賣的鯉魚是當天凌晨放網捕得的,還撈起一條說“魚鱗都掉了幾片,那是鯉魚落網后掙扎掉的”,“(我們)熬了大半夜才撈得幾條,剛才賣了兩條,你再來晚點可能都買不到了”。聽到攤主說得頭頭是道,那位女顧客下決心買了一條。
就在那位女顧客前腳剛走,隨后一男子提著一條鯉魚來到這個攤點前對魚販說:“這不是河中野生的鯉魚,快退錢!”理虧的攤主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地給男子退了錢。
專家:可從魚身魚鱗辨別“河塘之分”
那么,市民如何辨別河魚與塘魚?為此,記者請教了在水產部門工作了多年的姚先生。姚先生介紹說,以辨別鯰魚為例,在河中長大的野生鯰魚,由于生長環境比較寬闊,魚身從頭至尾長得較均勻,而且也顯得較“苗條”;同時,用手捏河生鯰魚的肉時,富于彈性感。這有點像運動員,由于經常運動,肌肉與不運動的人肌肉彈性不同。而塘中飼養的鯰魚,與河魚最明顯的差別,就是頭大、身小,顏色暗黑,肉質彈性差。
辨別鯉魚是塘魚還是河魚,可以從身體與魚鱗來判斷。鯉魚生性“好吃”,一般飼養鯉魚的魚塘都會放養鴨群,鯉魚的食料充足,所以長得“肥胖”,魚肚鼓脹。另外,塘養鯉魚的魚鱗多顯金黃色。而河里生長的鯉魚就不同了,因為食料沒有“保障”,一般長得身長細小;如果河中水質好,鯉魚的魚鱗看上去會比塘養鯉魚稍微潔白一些。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