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冬至開始吃海參,吃上九九八十一天,一年陳病不犯。”進補海參,是北方人滋補最傳統、最奢侈的方式之一,民間流傳很多關于海參療效的諺語。隨著人們消費水平和對健康要求的提高,海參日益進入了消費者的視野。
據大連市海參商會相關人士介紹,大約有10%的大連人有冬日進補海參的習慣。大連人一冬天消費價值約15億元的海參及有關產品。而且,這個數據每年都以20%至30%的速度遞增。
海參,屬海參綱,據今有六億多年的歷史,以海底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同人參、燕窩、魚翅齊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參不僅是珍貴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藥材。據《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海參,味甘咸,補腎,益精髓,攝小便,壯陽療痿,其性溫補,足敵人參,故名海參。現代研究表明,海參具有提高記憶力、延緩性腺衰老,防止動脈硬化、糖尿病以及抗腫瘤等作用。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養生。而大連海參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被越來越多的人推崇。于是,大連海參的價格開始一路上揚,并且供不應求。
冰災后遺癥導致海參價格大漲
海參每年要進行冬夏兩次休眠,因此捕撈時間多集中在每年的春末與冬初。眼下,大連周邊海域正式進入冬季捕撈期。
去年11月份還在每公斤120~140元的圈養海參收購價格,現在已經上揚至160~180元。而海養海參的價格還要更高。“底播海參一出水,就得170元/斤。”長海縣廣鹿島鄉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
采購價格增長所帶來的成本上升必然會導致最終消費環節的“漲價”。雖然很多海參加工企業加工與銷售環節增加效率節約成本,將收購價格上漲給消費者帶來的影響減到最小,也有人認為眾多新品牌的加入、更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會起到平抑價格的作用,但海參市場總體價格上漲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海參價格之所以飆升,與今年春天的冰災有很大關系。”長海縣海參商會會長孫延發告訴記者,“受冰災影響,海參減產已是不爭的事實。”孫延發說,野生海參的生長周期普遍為4年,而此次30年不遇的冰凍,對于入海不足2年的小海參可謂滅頂之災。
孫延發解釋,野生小海參習慣生長于淺水區域,并經常附著于礁石之上,由于體質弱,根本無法抵抗30年不遇的冰凍,所以大量小海參無法成活。除此之外,冰層阻擋光照,影響藻類生長和海水內的氧氣含量,促使大批海參因缺氧死亡。孫延發表示,受此次冰情的影響,兩年后的長海遼參將減產50%,而海參漲價在所難免。
而這次冰災對于大連地區從事圈養海參的業戶,更是毀滅性打擊。金州區三十里堡街道青島村一位養殖戶告訴記者,圈養海參需要不斷更新注入海水,可今春冰災造成的海面冰凍導致海水嚴重不足,這樣直接導致圈養海參缺氧嚴重。除了一部分海參死亡,還有不少海參因為缺氧而出現腫嘴、化皮等病癥。所以,今年海參產量下降了30%以上。
缺乏國家標準市場良莠不齊
海參已經進入品牌消費時代。近一兩年大連海參品牌數量激增,并紛紛在市內各大商圈開設旗艦店,甚至一些海參企業總部就設在旗艦店內。但不少裝修堂皇的海參品牌旗艦店在經營與服務上漏洞百出。有的連自己品牌的采捕基地在哪里都說不清,海參的價格和品質劃分也沒有明確標準。
“之所以海參的銷售市場魚龍混雜,主要是行業標準的缺失。”長海縣海參商會會長孫延發告訴記者,最早的海參產品質量標準始于上世紀80年代。目前最主要的行業標準是農業部頒發的《干海參(刺參)》,該條例已于去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它在原有的水分、鹽分等指標的基礎上,增加了蛋白質、水溶性還原糖、復水后干重率、含砂量等內容。像“糖干海參”等在加工過程中任意添加雜質的海參正式被列為摻假產品。盡管有此行業標準,由于缺乏強制性,對規范市場、打擊作假仍比較有限。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如何辨別劣質海參還是個大難題。從目前海參產業發展趨勢看,新產品必將越來越多,現在正計劃將2009年的《干海參(刺參)》標準申報升級制定為國家標準。
“消費者在購買海參之前,最好能選擇有資質的商家。”大連市海參商會負責人表示,海參屬于地理資源性產品,海參生長與所處環境關聯密切,消費者應該注意選擇有自主海參采捕基地和加工能力的品牌。目前擁有“大連海參”地理標志使用資格的生產企業有12家,都是受到國家質檢總局嚴格認證的,購買時更為放心。其實近年來大連很多企業,都在做“海參旅游”營銷,讓消費者直達企業的養殖、捕撈、生產環節參觀,建議消費者可以參與類似活動,通過體驗,來掌握更多海參知識,讓自己買得更放心,吃得更科學。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行情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