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1月21日至22日,江蘇沿海地區千億元現代漁業建設工作會議在鹽城召開。鹽城市提出,未來10年,打造江蘇漁業的半壁江山。
我市東臨黃海,海岸線綿延582公里,灘涂面積683萬畝。內陸溝河縱橫、水網密布,淡水水域面積240萬畝,為發展漁業經濟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2009年,我市完成水產品總產量95萬噸,實現漁業產值155億元。預計今年水產品總產量99萬噸,總產值185億元。我市的水產品總量、實現漁業總產值等指標已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在大豐竹川風光漁產業園區,眼前是一望無際、蒼茫的連片水面,一座座巨型風電塔隱隱約約地矗立水面之上。園區負責人說,大豐竹川風光漁產業園已建成沿一線海堤東側南北連綿40多公里、東西5公里的高效海水養殖基地30多萬畝,成為全國最大規模的以梭子蟹、脊尾白蝦、梭魚、貝類等為主的海水集中連片養殖基地。
照此計算,僅養殖業一項,大豐竹川風光漁產業園區年純收益就達9億元以上,高效漁業規模化建設,必將帶動漁業增效,漁(農)民增收。
據悉,全市已建成高效漁業面積95.3萬畝,初步建成全國最大的異育銀鯽養殖基地、貝類增養殖基地和中華絨螯蟹土池生態育苗基地。“十二五”末將實現漁業產值300億元,農民均收入來自漁業部分達到800元,全市建成高效漁業面積150萬畝,漁業出口2億元美元。發展異育銀鯽、中華絨螯蟹、南美白對蝦、條斑紫菜、克氏原螯蝦等五大主導產業;實施建設3個“百萬畝”產業基地、40個規模水產品加工企業、2個國家級龍頭企業、10個億元水產品交易市場、35個休閑漁業基地等重點工程。
今后十年,我市將按照“一、二、三、四、五”的發展路徑,建設現代漁業強市:建成一個全國最大的百萬畝異育銀鯽優質商品魚基地;建成二條特色鮮明、功能齊全的沿海、沿湖蕩漁文化旅游線;打造三個臨港水產品加工園區;做強四條特色產業帶;建成五個沿海中心漁港。到2020年,全市力爭實現漁業總產值500億元,支撐江蘇現代漁業的半壁江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