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陽河是貫穿于德安縣境,經共青城入鄱陽湖的一條河流。最近,這條不起眼的小河讓漁業專家們喜出望外:絕跡20多年的頜針魚大量出現,并形成魚汛。
頜針魚
漁民在捕捉頜針魚
怪異“長嘴魚”為淡水頜針魚
11月中旬,德安縣在博陽河牛角灣水產場處的河道中修建滾水壩,河水被控制成狹窄的淺流區。16日上午,在此捕魚的老張撒下當天第一張網,收上來的是一群活蹦亂跳長相怪異的魚。“怎么它的頜特別長,像一把劍!”眼前這些怪魚個頭很小,引人注目的尖嘴占了一半。細細觀察,它們身體細長而扁,頭部呈藍綠色,體側呈銀白色。
河里出現大量怪魚的消息一經傳出,即引來沿河漁民紛紛捕撈。世代在博陽河捕魚為生、今年已是65歲的漁民老曹稱,他從16歲開始捕魚,20多年前他在河里見過這種魚,當時數量很少,當地人稱之為“針魚”。由于缺乏保護,濫捕現象嚴重,博陽河魚類大量減少,20多年來,博陽河沒有形成過魚汛,更別說再看見這種罕見的“針魚”了。
針尖較硬,吃起來味道鮮美,外形像鄱陽湖中的銀魚,這究竟是什么魚種?德安縣農業局副局長王烈華查閱大量資料后,認為博陽河發現的是淡水頜針魚。奇怪的是,在博陽河,這種魚絕跡20多年了,為什么今年會有如此大的魚汛?從事漁業生產25年的王烈華也解釋不清楚。“這種魚生活在長江中下游,怎么跑到內陸小河大量繁殖?要想弄清其中緣由,還有待深入調查研究。”
夏季洪水可能造就頜針魚汛發生
王烈華說,博陽河長約100公里,起源于瑞昌,經德安縣鄒橋鄉入境貫穿全縣,然后經共青城直通鄱陽湖。歷史上博陽河頜針魚一直存在,但不是很多。這種魚個體小,很難捕,因此不被漁民看好。絕跡20多年后,如今很多人都不認識它了。王烈華分析,形成魚汛最大的可能是今年夏季長江洪水大,使得頜針魚順著鄱陽湖進入內河,博陽河餌料豐富,適合這種魚的生長,從而出現魚汛。
省漁政專家介紹,頜針魚生活于江河、湖泊的上層,常成群游于水面覓食,以浮游動物為主食,兼食昆蟲等。個體雖不大,但數量相當多,是常見的小型食用魚類。今年夏季雨水偏多,鄱陽湖、長江水位持續較高等原因,促使大量頜針魚群由長江洄游至鄱陽湖口產卵,鄱陽湖退水后,大量頜針魚進入內河,從而形成魚汛。
目前,當地漁政部門正密切關注頜針魚種群的經濟價值和保護價值,以決定是否對這個“新物種”進行有效保護。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