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黃尾鯔學名為鮻魚(Mugil so-iuy),屬鯔形目鯔科。鯔形目魚類大多為食用魚,我國常見的鯔科魚類有鯔魚和鮻魚,是我國沿海地區主要的養殖對象之一,近年已發展成為國際養殖對象。我國南方主要以養鯔魚為主,而北方沿海主要養殖鮻魚,故有“南鯔北鮻”之稱。經養殖試驗表明,與在北方養殖鮻魚相比,鮻魚在南方養殖生長速度快、個體大、養殖成本低、不相互殘殺、免疫力強、不易得病。而且,南方養殖的鮻魚味道鮮美、金黃體色亮麗吉祥,比鯔魚更受養殖戶和消費者歡迎,也因此得到了“黃尾鯔”的俗稱。
珠海采取“企業+ 推廣機構+農戶”三結合的形式,2004 年成功引進該冷水性魚類,率先成功開展黃尾鯔生產性育苗,并實現了黃尾鯔在南方地區從種苗到養殖的全過程生產。發揮三結合的優勢,珠海將黃尾鯔發展為本地特色品種之一,有力地促進了水產品養殖結構的調整。
一、黃尾鯔的生物學特性
鯔魚外型與梭魚相似,主要區別是鯔魚肥短,梭魚細長,鯔魚眼圈大而內膜與中間帶黑色,梭魚眼圈小而眼晶液體呈紅色。黃尾鯔雖具有廣鹽廣溫性,但不能適應劇烈的溫度和鹽度變化。其對氧有較大的生態耐性,耗氧量隨個體增大而增大,當水中溶解氧含量大于5 時,對生長最有利。其食性很廣,屬于以植物飼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在人工養殖條件下也喜歡攝食如米糠、豆餅粉、花生餅粉、干水蚤以及馴化攝食人工配合餌料等。雌魚在較深的海區產卵,而生長在近海。
二、苗種繁育
黃尾鯔育苗技術已經很成熟。選擇親魚時雌魚年齡4~6 齡以上,體重1kg以上,雄魚年齡4 齡以上,體重1.2kg 以上,雌雄比例為1:1.5(或2);其次是孵化的卵必須達到0.65mm 以上;可使用的催產劑很多,但要注意其劑量要視親魚的成熟度、水溫等情況靈活使用;注射后的親魚暫養池的鹽度要保持在22‰以上,并在第二次注射催產劑的24h 內注意觀察其產卵情況,及時撈出魚卵或親魚(魚卵需要在魚池內孵化的);剛開口的仔魚培育25~30 天后放入土池進行標粗養殖,密度10 萬尾/ 畝,或留在水泥池內標粗,密度限制在5萬尾/立方水體內。
三、黃尾鯔的養殖
黃尾鯔養殖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各國,養殖地區很廣,效益也很好,在咸淡水、海水或淡水中都可養殖。海外主要養殖方式是依靠天然納苗,大面積粗養,類似我國的港塭養殖,近幾年逐漸向半精養或精養的方式發展,并開展了多方面的試驗研究,對提高育苗成活率不斷進行研究,使梭魚的育苗技術逐漸完善。
黃尾鯔一般采取土池養殖方法。土池設置沒特別要求,只要是咸淡水水域、交通方便的、適合養殖的區域,舊蝦塘、魚塘均可。要求鹽度3‰~18‰,純淡水魚塘必須經過苗場淡化處理。魚苗放養前對池塘和周圍環境進行修整,如果是親魚培育池除了要求池底平坦不滲水的同時,還要保證有足夠的水深,以確保其在優質的環境下順利開展強化培育和產卵工作。對池塘和養殖水進行認真清理、滅菌和肥水工作,水深保持在1.2m 以上。配備好必要的養殖設施,如增氧機等。
對舊池塘應翻耕、曝曬、沖刷或直接潑灑生石灰,促進有機物排出和減少;清除敵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攜帶病原的中間宿主;進水20cm~40cm 后,全池潑灑生石灰殺菌和調節水質,同時可以潑灑茶麩殺滅有害魚類、潑灑漂白粉殺滅搶食的蝦類(如五須蝦)。整個池塘進水后可以潑灑生石灰調節水質和殺菌,用量為12kg/ 畝。魚苗下塘前兩周要注入新鮮海水或咸淡水,使池塘鹽度接近苗種出場鹽度,兩者相差不能大于3,使池塘水深達到1.2m。進水要注意用篩絹網過濾,防止野生小雜魚、幼蝦等隨著水流進入池塘。池塘注入新水后,開始培養基礎性餌料生物,施肥應在魚苗下塘前一周左右進行。施肥、使用消毒藥品等都應符合相關準則、標準等的要求。
黃尾鯔在5月中旬左右放苗,放苗前應試水。放苗時,池水深為1.2m,池水透明度達40cm 左右,水溫應保持25℃,鹽度應保持6‰以上。大風、暴雨天不宜放苗。黃尾鯔一般采取精養的形式進行,但可以混養少量烏頭鯔、斑節對蝦。放養規格為2cm~3cm 左右,黃尾鯔體型比較大,放養密度不宜過密,通常為3000~4000尾/畝。
經過人工繁育的黃尾鯔苗均已馴化攝食全人工配合飼料。飼料采用餅類、麥麩、麥子、米糠或全人工配合飼料,最好飼料含粗蛋白31%以上。在生長季節每日的投飼量為體重的5%左右。密度適中養殖十個月便可以長到1kg以上。
整個飼養期間,要經常沖注新鮮水,改善水環境,保持水質清新,有條件的可以逐步加淡水,或好像珠海可以一年四季隨著季節的變換鹽度也變換,使池水后期鹽度降至4‰左右,這樣再而料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加快黃尾鯔生長的速度。水質始終保持“肥、活、爽、嫩”,溶氧狀況良好。
日常管理應加強巡池、觀測、防病等,觀察魚苗活動狀況和水色變化情況,觀察攝食及飼料利用情況。每日測量水溫、溶解氧、pH值、透明度、池水鹽度等水質要素,有條件者可檢測氨氮等其他水質要素的變化。做好養殖日志。
黃尾鯔要經過越冬才能達到上市規格。因此面臨著一個越冬問題。黃尾鯔屬于冷水性魚類,對水溫適應性相對強一些,可自然越冬,但如遇水溫驟降則很容易引起死亡。當天氣轉冷,水溫降至13~14℃以下時,黃尾鯔的活動力隨著減弱,隨著水溫繼續下降,逐漸停止攝食,這時應適時減量和停止投喂。等天氣回暖再適當投喂。
黃尾鯔養殖病害不多,最常見的是寄生蟲、水霉和腸炎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