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保護生態環境,發展漁業經濟,近日,我市巴馬、東蘭、大化三地分別舉行增殖放流活動。
11月23日,巴馬瑤族自治縣在賜福湖旅游碼頭舉行盤陽河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據悉,此次放流活動是去年10月份人工增殖放流的連續,屬自治區2010年增殖放流項目。這次放流魚苗質量好、數量多,共10萬尾,其中青魚5萬尾,鰱魚、鳙魚5萬尾。此次放流將對進一步修復盤陽河漁業資源、鞏固禁漁期制度成效起到積極作用,對發展漁業經濟、增加漁民收入、豐富人們物質文化生活具有現實意義。
11月23日,東蘭縣在長樂鎮碼頭舉行2010年紅水河漁業增殖放流儀式,向紅水河投放流10萬尾魚苗。此次放流的魚類主要有草魚和鯉魚兩種,體長規格均為5厘米。為加強紅水河流域的水生物資源養護,保護和改善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促進全縣漁業發展,去年至今,該縣已向紅水河增殖放流2次,累計投放魚苗20萬尾。當天,該縣還發布公告,明確規定在放流期間內,嚴禁在上至隘洞大橋、下至坡豪河口河段內設置搬升網、蝦籠等禁用漁具,以及進行電、炸和毒魚等活動。
11月24日,大化瑤族自治縣在北景鄉百隘碼頭將25萬尾青魚苗投放巖灘庫區水域。巖灘庫區水域面積16萬多畝,漁業資源豐富。但是,近年來,由于捕撈過度、水域環境污染、淡水殼菜泛濫等因素,使巖灘庫區漁業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通過實施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對擴大巖灘庫區魚類種群規模,改善生態環境,增加庫區漁民收入將起到重要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