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記者11月29日從荊州區住建局獲悉,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投資興建的中華鱘保育和增殖放流中心建成后,在項目業主方、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陪同下,該局已完成了對中華鱘生產車間、中心實驗室的竣工驗收。
據了解,中華鱘保育和增殖放流中心位于荊州區后湖港水庫旁,自然環境宜人,水質好,適合中華鱘的繁育。整個工程總投資1100 萬元,正式運行后,可以針對各種生態因子對中華鱘保育和增殖的影響進行研究,找尋最適合中華鱘性腺成熟和繁衍的條件,為長江流域“活化石”中華鱘的繁衍作出貢獻。
據悉,該工程主要包括實驗樓、生產車間及車間內水池等構筑物。中華鱘生產車間位于一層,高度為6米,建筑面積有1842平方米,鋼架結構。車間內設兩個直徑為11米,池深2.5米的圓催產池和兩個長軸33米,短軸11米,池深3.8米的橢圓形親魚培養池,總容積約為3000立方米。催產池和親魚培養池之間,有一條人工通道,在通道上,游人、研究員可以從特質的亞克力透明玻璃近距離觀賞、研究中華鱘習性,清晰捕捉到中華鱘水中的生活。生產車間旁,專門為中華鱘準備了一間設備房,設備房的衛生熱泵系統與車間養殖池、催產池結構銜接,以通過生態調控研究生態因子對促使中華鱘性腺成熟的影響。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