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安徽省農委漁業局組織全省部分重點縣水產局長、養鱔專業合作社(協會)負責人,集中到望江縣專題開展網箱養鱔產業觀摩調研。調研活動特邀上海海洋大學李應森教授、安徽農業大學祖國掌研究員和省水產研究所王永杰研究員三位專家全程指導。
活動期間,全體人員集中半天觀摩了望江縣網箱養鱔協會示范基地和賽口鎮、漳湖鎮規模化生態養鱔基地。近年來,該縣充分利用優良的水資源條件,著力發展綠色生態養殖,通過行政推動、示范帶動、市場引導、產業化運營,發展勢頭迅猛,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今年全縣養鱔面積1.8萬畝,投放網箱80萬只,面積350萬㎡,預計產值達到4.5億元,農民人均1000元。養鱔產業規模全省第一。
在觀摩調研的基礎上,進行了專題交流和研討,并由養鱔合作社代表、養殖大戶、基層水產技術人員與三位專家、教授進行了技術性交流互動和答疑解難。大家認為,黃鱔作為一種名貴淡水產品,備受市場青睞,價格逐年上升;周邊韓國、日本等國居民也非常喜食,保持年年從我國進口;規模化網箱養殖技術成熟配套,產業化發展潛力很大。但同時也面臨著很大困難和壓力,特別是天然黃鱔苗種資源日趨減少,無法滿足生產需求;加上黃鱔獨特的“性逆轉”等繁殖習性,人工繁殖規模化種苗生產技術尚未攻克;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養殖,也增加了產業發展的不確定性;缺乏科學規劃和技術保障,對水域環境造成的影響和壓力也是難以避免。經過熱烈討論和專家點評,形成共識。一是發展網箱養鱔必須要因地制宜,要有良好的水源條件;二是要科學規劃,穩步發展。特別是要有一支過硬的技術服務隊伍作保障,確保發展一片,成功一批,避免盲目發展,造成損失;三是多措并舉,在苗種繁育上下功夫。加強黃鱔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有計劃建立黃鱔仿生態規模化繁育基地,錯開6-7月投苗高峰,提前到4月份收苗暫養;四是嚴格標準化生態健康養殖。確保產品質量和市場信譽度、美譽度。
據統計,2009年安徽省黃鱔養殖產量3萬噸,約占全國12.5%。對望江等11個重點縣統計,2010年養鱔56200畝,網箱937萬㎡,預計產量2.3萬噸,較上年增長三成左右,有養鱔專業合作社44個,社員3907戶,帶動相關服務從業人員4.8萬人。
觀摩調研活動由省農委漁業局副局長錢東方主持,安慶市漁業局局長周錦云、合肥市畜牧水產局副局長葉際剛、望江縣委常委汪潔全程參加調研觀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