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2月12日,在玉環東升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陳西夫夫妻倆腳穿高幫雨鞋,站在養殖池里,用網舀將游動自如的蝦姑撈出來,倒在分揀盤上,在一旁等候的城關中心菜市場的客戶迫不及待也動起手來,以最快的速度進行過秤,然后以3公斤左右分散倒在四角網框中,罩上網蓋,扎緊松緊帶,最后放在事先灌滿海水的供氧塑料水桶里(如圖)。
據悉,陳西夫是個膽子大辦事卻十分細心的人,前幾年,他搞水產品暫養是邊養邊學技術,規模就是小打小鬧,但在掌握大量養殖科學常識后,今年他投入18萬元,興建起占地面積0.5畝的養殖工廠,廠內建有11個養殖池,暫養的海鮮有巖蟹、梭子蟹、蝦姑、章魚、海鯽魚等。由于陳西夫的養殖工廠離海水比較遠,他在廠外建了蓄水池,埋設了800多米的2寸塑料管,將蓄水池和海水連接在一起,只要在廠里扳一下閘刀,海水就源源不斷流入廠房。
陳西夫告訴筆者,他所處的干江鎮東漁村常年有20多艘小船從事近海作業,他與這些小船業主都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這些小船是當天出海當天返回,捕獲的海鮮都被陳西夫收購。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