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增殖放流 馴養保護
天水市遏制漁業資源退化趨勢
近年來,天水市針對渭河自然水域水生生物資源量下降和漁業水域生態環境變化的實際情況,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和水生野生動物保護,修復水生生態,漁業資源退化趨勢初步得到遏制。
2008年天水市首次在天水湖人工放流草魚、鯉魚、鯽魚等本地品種10萬尾,三年中,全市漁政部門不斷增加放流點、擴大放流水域面積,目前已在武山、甘谷、麥積、清水、張家川等縣區渭河段河流、水庫、塘壩進行了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魚種300多萬尾。放流魚種品種純、質量好、適應性強,有效改善了渭河流域生態環境,取得較好的社會和生態效益。
市漁政監督管理站副站長王劍周:同時加大水域生態環境和水生野生資源保護執法檢查力度,積極開展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據今年調查,市大部分水域的漁業資源退化趨勢初步得到遏制。
天水還積極探索現存大鯢、秦嶺細鱗鮭等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馴養保護。
秦州區漁業站副站長汪卯全:大鯢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學術上有活化石之稱,而且這個科研價值極高,但是隨著自然環境的破壞,河流的污染,種群數量銳減。
截至目前,該市已建成秦嶺細鱗鮭救護場兩處,救護1000多尾。建設大鯢馴養繁殖場三處,養殖大鯢100多尾。秦州區大鯢自然保護區已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并上報國家農業部申請立項。這也是天水市正式獲批的第一個省級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區。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