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關鍵詞:脆肉鯇
1990年,東升人車志強剛中學畢業,就開始養殖脆肉鯇。每天早上,這個清秀的“后生仔”挑著一袋魚,從小欖港搭船去佛山、東莞等地叫賣。20年后,面容滄桑的他用大貨車穿越兩千公里,將脆肉鯇從東升的塘頭送到北京的餐桌上,魚還鮮活蹦跳。
車志強感慨地說,和大多數農產品一樣,脆肉鯇最難的不是“養”,而是推廣。不過,當其他農產品還“養在深閨人未識”,脆肉鯇就已走向全國,不再局限于東升一隅,這是農戶、商家和政府合力促成的。
開拓北京市場第一人
京深海鮮批發市場位于北京市南三環附近,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海鮮市場。做水產的人,都想從這里開始在北方海鮮市場攻城略地。但是2006年開始,在京深市場出現了一件怪事,很多見多識廣的批發商都捉摸不透,居然有人要在這里賣草魚。
一位水產經銷商說:“海鮮都是幾十塊錢一斤的東西,淡水魚一般最多也就十幾塊錢,甚至幾塊錢,根本沒法比。誰敢在這賣草魚啊?”
在京深海鮮批發市場海鮮區,一個10平方米檔口一個月的租金就是一萬多塊錢。草魚是四大家魚之一,極為常見,賣起來似乎沒多少利潤。
讓大家大跌眼鏡的是,這些“草魚”竟然賣到25元一斤,是市場價的三四倍,而且來買的都是北京一些星級酒店和高檔酒樓。
“這不是草魚,是脆肉鯇,是專門從2000公里外的中山市東升鎮運過來的!边@家檔口的老板車志強說,這也是東升脆肉鯇揚名京城的開始。
東升鎮農辦主任李永桂把車志強稱為“開拓北京市場第一人”。脆肉鯇自1973年在長江水庫培育成功后,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有人在東升鎮飼養,但真正將脆肉鯇推向北京、推向全國市場,車志強的功勞很大。
車志強將自己開拓北京市場的最早時間追溯到2003年。“北方的冬天長,吃火鍋的時候多,脆肉鯇可以用來涮火鍋,這么大一個城市,需求量肯定不小。” 車志強認為,北京就是一座金礦。
不過,最初的推廣并不順利。車志強提著脆肉鯇一家一家酒樓地介紹。“為什么賣這價錢?很多人不服,因為脆肉鯇看起來和草魚沒有區別!边@時,車志強只能操著帶鄉音的普通話,吃力地向別人說明脆肉鯇的獨到之處。說不清楚,就讓酒樓試做。“特不特別,一吃就知道!避囍緩娬f。
脆肉鯇上北京餐桌揚名全中國
在北京推廣脆肉鯇的最好時節是冬天,但北京的冬天讓車志強吃盡了苦頭。他是典型的南方人,從小到大在溫暖的江南水鄉生活,一到北京非常不適應,皮膚干裂就罷了,可呆的時間一長,雙腳就一圈一圈地生凍瘡。車志強說,為了脆肉鯇,只能忍。
市場初步打開后,銷量逐漸增長,但更嚴峻的問題冒了出來,這就是運輸。2005年10月,車志強空運第一批脆肉鯇上京,由于空運兩頭分別運裝,整個過程并不算快。首先在東升的塘頭將鮮活的脆肉鯇裝入特制的密封袋,灌水灌氧,然后用汽車將脆肉鯇送往廣州白云機場。魚一到北京首都機場,車志強再趕忙用車將其送往海鮮市場。即便是這樣做,脆肉鯇的存活率也很低。
“最嚴重的一次,100條魚死了90多條,真讓我非常痛心。”車志強說,空運貨物經常在時間上有拖延,一超過20小時,脆肉鯇就不行了,而且脆肉鯇是小包貨物,上下飛機時經常被甩來甩去,導致魚死亡率偏高。
車志強痛心但卻無能為力,他曾考慮在東升本地將脆肉鯇冷凍后運至北京,但北京市場根本不接受凍魚,“脆肉鯇一凍,口感全沒了”。車志強還曾設想汽車運輸,直接用車將脆肉鯇從東升塘頭運到北京批發市場,但這個構想在當時看起來有些虛幻,因為購置專業車輛需要高昂費用,而且將脆肉鯇鮮活運送2000公里在技術上非常困難。
發明脆肉鯇“瘦身法” 生意現轉機
2006年7月,東升鎮被命名為“中國脆肉鯇之鄉”。鎮領導到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領牌后,知道有個東升人在北京賣脆肉鯇,便到車志強的檔口探訪。車志強對鎮領導說,北京市場很大,但現在因為運輸難題,很難擴大。鎮領導當即敲定,如果車志強購置運輸車,政府將大力補助。
車志強當即行動,購買了五十鈴汽車,然后又購置了魚桶等設備,全套下來一共花了120萬元,東升鎮補助了50萬元!爱敃r很多人都很猶豫,現在回頭看,我真佩服自己那時候的勇氣!”
車的問題解決后,車志強的面前還有一只攔路虎:如何超長距離運輸活魚?跑長途運輸的老司機說,脆肉鯇在運輸過程中,會因排泄造成車里的水污染,到一定程度時魚便大量死亡。
車志強走訪了多位經驗老到的專業運輸戶,還去武漢、廣州等地請教水產研究專家,終于想出“瘦身”的辦法——脆肉鯇裝車運輸前一個月不喂食,把魚肚子里多余的東西排出來,確保運輸過程中不會排泄,從而保證了成活率。
現在,一車脆肉鯇運到北京,用時30個小時左右,死亡的不過幾條,成活率極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