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迅速崛起的河北海洋經濟
二十一世紀是海洋世紀。面對人口、資源、環境三大威脅,海洋作為全球生命支持系統的地位日益突出。開發占地球表面70%的海洋,已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全球海洋經濟總產值以每十年翻一番的速度迅速增長。在這個海洋世紀里,全世界上百個沿海
國家都把開發海洋作為基本國策,并加快了海洋高新技術的開發。近年來,我國海洋經濟發展迅速,全國海洋經濟增長速度持續高于同期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在世界海洋國家中已處于中上水平。2005年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達16987億元,同比增長12.2%,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4%。海洋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7:31:52。區域海洋經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其中環渤海經濟區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占全國的32.4%;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占34.5%;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占17.7%。
河北省是我國主要沿海省份之一,海岸線長487公里,海岸帶總面積11379.88平方公里。海島132個,島岸線長199公里,海島面積8.43平方公里。具有豐富的海洋空間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水化學資源、海底礦產資源和海洋能源等。
河北省位于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南鄰山東,北依遼寧,環繞京津地區,是三北地區向外的重要通道,具有發展海洋經濟優越的區位優勢。全省海洋產業主要有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造船業、原鹽、鹽化工、海洋石油和海洋旅游等,主要海洋產業產值近年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長。
河北省海洋資源類型多樣,開發潛力巨大。省委、省政府把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作為發展全省經濟的重要戰略措施,省政府于2004年頒布全省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全面實施科教興海戰略。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積極發展海洋經濟。合理開發利用海洋和沿海濕地資源,大力發展海洋運輸、濱海旅游、海洋化工、海水養殖和遠洋捕撈業。加快推廣海水綜合利用技術。”河北海洋經濟發展迎來又一個歷史性的機遇。
海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海洋人才智力、海洋科技開發與海洋投入三大支撐。做為提供科技與智力支持的海洋教育,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然而同發達的沿海省份相比,河北省對海洋科技雖有很大投入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然比較落后,特別是在海洋科技教育方面,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嚴重制約了海洋經濟的發展。因此,建構河北海洋教育體系形勢緊迫,任務艱巨。加強海洋教育與海洋科技的研究,指導海洋教育、科技的健康發展,為海洋經濟建設培養更多更好的科技人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河北海洋教育面臨戰略機遇與挑戰
隨著海洋經濟的迅猛發展,海洋科學技術研究地位越來越重要,社會對海洋科技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目前,我國沿海省份已先后建立了一批海洋大學或海洋學院,如中國海洋大學、廣東海洋大學、浙江海洋學院等。不失時機地成立河北農業大學海洋學院是發展河北省海洋經濟的需要,是對河北省海洋經濟提供智力支持、科技支持的必然要求。
河北的水產、海洋教育歷史悠久,早在1910年就成立了直隸水產講習所,是我國最早的高等水產學校。1914年4月奉當時的教育部令,改水產學校為直隸省立甲種水產學校,本科學制四年。1929年改為河北省立水產專科學校,仍為本科,分漁科、制造兩個專業。1958年組建天津水產學院。1965年更名為河北水產學校,校址由天津遷往河北省秦皇島。1998年與河北農業大學聯合辦學,2000年實質性并入河北農業大學并成立河北農業大學水產學院。2006年根據河北海洋經濟發展的需要,經省教育廳批準,學院更名為河北農業大學海洋學院。目前,學院已成為培養海洋、水產人才的搖籃,為河北以及新疆、內蒙古、青海、吉林、山西、北京等地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才。同時,我們還重視科技研究與開發,積極進行科技成果轉化,支援經濟建設,服務面涉及我國三北及江南地區,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海洋資源豐富,是中國北方重要海產品基地之一,為海洋學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辦學條件,特別是為海洋、水產學科專業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環境和物質基礎。但同沿海省份相比,河北海洋學科建設相對比較落后。因此,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加強海洋學科建設,加快我省海洋經濟發展步伐,是我們的中心工作。學院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狀況,特別是海洋經濟迅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形勢,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大量增加海洋學科。面對快速發展的河北省海洋經濟,全省海洋教育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因此,加強海洋學科建設任重而道遠。
海洋學院的藍圖是河北海洋教育的明天
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海洋世紀,強化海洋意識,維護海洋權益,保護海洋生態,開發海洋資源,實施海洋綜合管理,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已成為我們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我國是海洋大國,未來的希望在海洋,潛在的威脅也來自海洋,把我國建設成為海洋科技發達、海洋生態良好、海洋開發先進、海洋管理一流的海洋強國,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近幾年來,我國海洋經濟迅速發展,環渤海經濟區、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和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已經形成鼎足而立的三大海洋經濟圈。以海洋漁業、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為海洋支柱產業,海洋電力、海水綜合利用、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海洋物理等新興海洋產業正在迅速崛起。這為我院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
地處環渤海經濟區中心位置的河北農業大學海洋學院在上級領導及社會各界朋友的關懷與支持下,將繼續發揚“太行山精神”,始終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道路,面向海洋經濟實際開展科研,以科研帶動教育教學改革,打造一支科研能力較強的高水平教學、科研隊伍,培養出海洋科技開發、海洋經濟建設的高級專門人才。依托學校的生命、環保、食品、機械、加工等學科的優勢力量,加強科研基礎建設,建立海洋藥物食品、海洋生物工程、海洋環境、水生動植物病害防治以及海洋教育與文化等研究機構。以海洋生物學為基礎,竭力構建起海洋漁業、海洋環境監測、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物技術、海產品儲藏與加工等海洋學科群框架,努力營造良好的學術、科研、開發、服務氛圍,提升綜合實力,建設一流學科,打造品牌專業。堅持走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之路,把海洋學院建設成為河北乃至全國知名的學院,為河北和國家海洋經濟的發展提供人才、智力與科技支持。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河北農業大學開創了“太行山道路”,為振興河北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當今新形勢下,我們要繼續延伸“太行山道路”,不僅要西上太行山,還要東下渤海灣,建設海洋學科群,為河北省海洋事業的發展培養專門人才,為開發海洋資源、探索海洋經濟發展道路貢獻力量。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