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從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獲悉,由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承擔的863計劃子任務“真蛸大規模繁育關鍵技術”于日前通過專家驗收。
項目采用池塘生態育苗方法,共培育大規格真蛸苗種128萬只,平均體長5.9cm。驗收組專家認為,該成果解決了小卵型章魚生產性人工繁育的技術難題,將推動我國真蛸養殖和加工形成新的產業。
真蛸是世界廣布種,屬于小卵型章魚,今年世界杯期間風靡世界的章魚“保羅”就是真蛸。真蛸生長速度快,營養價值高,含有牛黃酸、活性多肽等營養功能因子,也是一種海洋藥用生物,被國際上認為是一種深具潛力的養殖對象。小卵型章魚人工苗種繁育被公認為國際難題,日本、法國、西班牙等發達國家自1960年開始陸續開始真蛸苗種人工繁育研究,但均未取得大規模繁育成功。海洋三所課題組自2004年開始和中國海洋大學合作,在國內率先開展真蛸苗種人工繁育研究,歷經7年終于成功繁育出生產性大規格苗種。
據了解,近來我國真蛸捕撈量不斷下降,每年大量從摩洛哥等國家進口野生真蛸進行加工,加工出口需求量達到萬噸以上。由于野生資源量下降,真蛸養殖在福建、廣東和浙江等沿海地區已經興起。隨著生產性人工繁育技術的成功,預計未來5-6年我國真蛸養殖年產值將達到3-5億元,并形成育種、育苗、養殖、加工、出口完整的產業鏈。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種苗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