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010年過去,回顧這一年的羅非魚市場,喜憂參半。喜,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陷入低迷狀態的羅非魚市場逐漸回暖,今年對于養殖戶來說是豐收的一年;憂,年初羅非魚苗頻頻出現問題,鏈球菌病肆虐讓養殖戶苦不堪言,暴雨水災更是讓養殖戶雪上加霜。原料魚價格上漲,成本增加,不少加工廠陷入虧本經營的狀態。
魚苗、漲價、病害、水災、虧本無疑是今年羅非魚市場最關鍵的詞語。
魚苗:春苗問題多,秋冬苗供不應求 好的效益=魚苗×養殖管理+飼料。魚苗對于羅非魚生產來說,是決定其生產效益的第一要素。年初,這條小小的羅非魚苗可是牽動了萬千人的心。開春以后,頻頻而至的倒春寒以及持續的陰雨天氣,一度迫使海南、兩廣的羅非魚種苗場暫停生產,尤其廣東的種苗場受影響較大。廣東地區一般4月中旬就有苗種上市,而今年珠三角地區的苗場卻在4月底才出第一批魚苗;浳鞯貐^更是因為天氣濕冷,魚苗成活率低,4月份基本沒有出苗。惡劣的天氣致使大部分種苗場的生產受阻,直接導致今年春苗的投放遲遲未能順利進行。
這邊是種苗生產受阻,那邊是已經投苗的地區也遭遇了“疾病寒流”。2月開始,海南文昌、瓊海小部分養殖場已經投放了的羅非魚苗出現發病現象,隨后廣東的養殖場也陸陸續續出現同樣的情況。癥狀以爛身、爛尾、魚體發黑為主,少數出現大肚子、突眼的癥狀。早期的死亡率并不高,到了4月份魚苗死亡率已高達70%,不少發病養殖場直接排塘重新放苗,有的甚至排塘了4-5次還不敢再放苗。據調查,此次發病區域都屬于羅非魚養殖的重鎮。
春苗生產跌宕起伏,而秋冬的種苗市場,只能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緊俏”。由于春苗投放不足,海南、粵西、珠三角等地的原料魚價格普遍上漲,這激發了養殖戶的飼養熱情。據了解,今年秋苗的市場需求比去年增長了20%。然而,今年的秋苗生產也不甚樂觀。7-9月天氣炎熱,再加上鏈球菌病肆虐,海南、廣東、福建等地羅非魚種苗場的親魚都出現了問題,導致秋苗的產量整體下降。秋苗供應緊張持續到了冬季,魚苗市場的缺口進一步擴大。11月份,持續的溫暖天氣使得廣東養殖戶投苗熱情持續升溫,盡管海南多家種苗生產企業已經逐漸恢復正常生產,但是魚苗緊俏的情況未有改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據了解,廣東有部分種苗生產廠家因為冬苗緊缺,迫不得已將為明年留的魚苗提前賣了,預計明年開春后羅非魚苗將更加緊俏。
漲價:原料魚產量下降,價格持續上漲
1月份,粵西地區500-800g規格的羅非魚價格為3.6-3.7元/500g。其后,原料魚價格一路上攀升,11月份升至最高位5.1元/500g。盡管12月份由于出魚集中,價格回落到4.65元/500g的水平,但是仍然比年初的價格高出1元/500g。海南地區,1月份500-800g規格的羅非魚價格為3.9元/500g,隨后一路上漲至11月份的最高價格5.4元/500g。今年對于大部分養殖戶來說,是盤滿缽滿的一年。原料魚產量下降,是價格持續上漲的根本原因?v觀過去一年,原料魚產量下降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2009年行情持續低迷,不少羅非魚養殖戶轉向飼養四大家魚或者其他品種,海南、兩廣、福建等地羅非魚養殖面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去年夏季廣東受鏈球菌病的影響損失慘重,各大羅非魚種苗場秋苗的產量下降,導致今年3-4月份存塘的羅非魚比較少。
3.今年開春后,華南主要羅非魚養殖區的投苗情況不甚理想。與此同時,海南、廣東兩地投放的春苗相繼出現發病現象,投苗成活率不高。今年新魚上市被迫推遲,而且整體產量同比去年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4.7-8月份,海南、廣東等地鏈球菌病大面積爆發,病情較為嚴重。不少養殖場都有商品魚大面積死亡的現象發生。
5.10月份,海南島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水災。羅非魚主產區?凇⑽牟、瓊海、萬寧是此次海南水災的主災區,水災給80%以上的羅非魚養殖場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洪水沖走了今年的新魚,造成海南地區原料魚存塘量驟減。
病害:鏈球菌病卷土重來
去年鏈球菌病一役,華南地區羅非魚養殖損失慘重。病害帶來的影響尚未完全解除,讓業界為之頭痛的鏈球菌疫病在今年夏季再次卷土重來。與去年相比,今年的羅非魚鏈球菌病發病較早,病情比去年更加嚴重。3月份,海南文昌、湛江吳川的羅非魚養殖場已有鏈球菌病疫情報告,但是情況不算嚴重。7月底,臺風“燦都”襲擊粵西沿海,連場暴雨再加上高溫天氣,湛江、茂名等地的羅非魚養殖場發病情況逐漸趨向嚴重。茂名發病較為嚴重的地區主要在石鼓和公館兩鎮,發病率超過10%。
肇慶高要發病較為嚴重的地區主要在蓮塘、馬安、白諸三鎮,死亡率高達30%,發病面積與發病率也比去年高。相比廣東嚴重的疫情,海南地區今年羅非魚的發病情況則比去年輕微,發病面積比去年少了一半以上。
有學者認為,異常的氣候、養殖環境未有根本性的改善是今年鏈球菌病卷土重來的主要原因,耐藥性增強、菌株變異則是今年發病趨向嚴重的重要因素。
水災:洪水重創海南羅非魚市場
10月初,海南島遭遇了連場暴雨,水災給海南的羅非魚產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此次水災的重災區?,文昌,瓊海,萬寧均為海南的羅非魚主要產區,80%以上的養殖場遭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一方面,今年的新魚在10月份即將達到上市規格,很多養殖戶還沒來得及收魚,突如其來的洪水隨即沖走了存塘的羅非魚,造成海南原料魚異常緊缺。另一方面,水災中不能幸免的還有羅非魚種苗場。大量的親魚、種苗被沖走,生產基地受浸,種苗生產受阻。水災導致種苗市場缺口進一步擴大,直接導致秋苗上市量大幅度減少。除此以外,海南的羅非魚飼料經銷商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由于很多飼料經銷商除了銷售飼料外,都有從事羅非魚種苗銷售、原料魚回收的工作。他們給養殖戶提供種苗、飼料,然后回收原料魚,此次水災無疑對飼料經銷商的打擊最大。
原料魚、親魚、種苗被沖走,生產基地、加工廠受浸。據海南省海洋漁業廳的調查,今年10月至明年6月海南將有近3個季度羅非魚出口斷檔,全省42家羅非魚出口加工企業或面臨合同糾紛。
虧本:原料成本上漲,加工廠虧本經營
今年的羅非魚行情回暖,讓養殖戶們著實樂了一把,可是那邊的羅非魚加工廠卻看著月月上漲的魚價皺緊了眉頭。
原料魚產量下降,魚價節節攀升,對此最不樂意的恐怕要數眾多加工廠。相比其他水產品種的國際價格逐步上升,今年羅非魚的國際價格并不理想,上漲幅度微小,甚至出現下跌的情況。有加工廠工作人員透露,目前國際市場上羅非魚供過于求,而我國羅非魚的出口品質太低,造成出口價格在國際市場上一直上不去。今年的原料魚產量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價格自然水漲船高,加工廠的原料成本隨之飆升。在出口價格不甚理想的情況,原料減少,成本增加,加工廠的利潤紛紛收Õ,甚至部分加工企業陷入虧本經營的局面。
有業內人士認為,若要扭虧為盈,提高羅非魚出口品質,提高出口價格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