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日,在武漢白沙洲大橋附近,一條體重300余公斤的中華鱘被漁民誤捕,有關部門聞訊后迅速前往救援,最終將這條中華鱘送回了長江。據悉,這是武漢市目前發現的最大中華鱘。
中華鱘誤入漁網被困
據武漢市農業局漁政處科長向軍介紹,昨日上午9時許,幾位漁民正在白沙洲附近捕魚時,這條中華鱘誤入漁網時被發現的,漁網的主人蔣師傅告訴記者,當時他發現漁網里居然有一條中華鱘的時候嚇了一跳,趕忙將兩頭的漁網剪破,并收起漁網。但中華鱘在漁網里被越纏越緊,一兩個人根本無法解救,蔣師傅趕緊將船劃到岸邊,并向武漢漁政部門求救。
未受傷 剪斷漁網迅速放生
向軍說,他們接到漁民反映的情況后,立即和船檢、港監等部門趕到現場,由于中華鱘不能在淺水地方待太長時間,漁政部門的工作人員便希望合力將纏在它身上的漁網解開。但一開始,這個幾百斤的家伙非常不配合,死命掙扎,這給救援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經過十多分鐘的努力,漁政工作人員終于用剪刀剪斷了纏在它身上的漁網。
工作當場為這條“活化石”做了檢查,確定它沒有受傷后,漁政部門工作人員決定在長江江心白沙洲把它放回大自然。中華鱘一得到解放便立刻扎入深水區。
這條中華鱘體長3.5米,重達300余公斤,呈現出銀灰的膚色,體形流暢,向軍介紹,這是長江武漢段目前發現的最大的一條中華鱘。由于它是野生動物,除每年有10余條作為科研、孵化之用外,國家嚴禁個人和單位捕捉, 向軍說,中華鱘是回游魚類,在每年10月到11月的產卵期,它們都會成群結隊聚集在長江口,回游到上游產卵,然后順流而下到東海等深水域中成長。此次發現的這條中華鱘是一條成年雌魚,正在前往葛洲壩產卵的途中,可能是因為游到這個江段時迷路才被誤捕。
荊州“中華鱘王”432公斤
去年在長江流域宜昌段,葛洲壩中華鱘研究所捕獲一尾長3.5米、重425公斤的巨型中華鱘,這條中華鱘是目前發現存活的最大的中華“鱘王”。
2004年11月,長江水產研究所捕獲了一尾體長3.6米、重432公斤的中華鱘,被稱之為“中華鱘王”,但于今年3月10日在荊州意外死亡。
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
中華鱘又稱鰉魚,中華鱘類的祖先在地球上已有1.4億年的歷史,被稱為“活化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主要分布于長江干流。它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于軟骨硬鱗魚類,屬世界27種鱘魚之冠,體重可逾千斤。
中華鱘生理結構特殊,既有古老軟脊魚的特征,又有現代諸多硬骨魚的特征。形近鯊魚,從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進化的某些痕跡,所以被稱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是長江中的瑰寶。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