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進入2011年,紛至沓來的降溫天氣,讓山東的海岸線結起了綿延的海冰,近日,萊州灣就因為冰凍讓整理浮標的三名平度市民受困大海,濱州也因為冰凍導致多艘漁船被困大海。今年省內臨海各市的海冰情況是怎樣的?目前造成了怎樣的影響?1月7日至8日,記者兵分三路探訪了海冰。探訪中 ,記者了解到,總體情況而言,目前為止,今年的海冰形勢還算正常 ,其中濱州受影響較嚴重一些,如無棣縣現在已經造成近1萬噸養殖貝類死亡,經濟損失達到七八百萬元。
東營
漁船早進港,未遇冰困
1月7日上午 11時許,記者來到東營市,東營市同時具有萊州灣和渤海灣的海域 ,據東營市海洋與漁業局介紹,受近期幾股大規模冷空氣侵襲,渤海海區溫度大幅下降,東營市沿海從2010年12月下旬開始發現海冰。
冰塊最厚達到25厘米
“東營的海域每年都結冰,去年是比較嚴重的,今年的海冰情況目前還算正常。”國家海洋局東營海洋環境監測站、東營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的燕會東主任向記者介紹道。
隨后,記者來到東營市東部的海紅港,該港口位于萊州灣海域,在沿海岸線行駛時,記者看到海邊散布著零零散散的冰塊,“這是擱淺冰,海水漲潮的時候,漂在海面上的浮冰隨著潮水來到了海邊,潮水落下時,這些浮冰留在了海邊就成了擱淺冰。”東營市海洋與漁業局的工作人員吳鑫解釋道,“現在東營很多海岸線都是以擱淺冰為主。”
從海紅港大門進入,沿著棧道向大海方向走去,記者發現,棧道長達3余公里,“東營的海和青島那邊不同,這邊很多都是淺海,東營的海邊都是灘涂,灘涂漲潮的時候都是海水,退潮的時候就是些泥淖地了,灘涂長度能達到好幾公里。”吳鑫向記者介紹道。
三公里的路上,主要都是擱淺冰分布,來到棧道頂頭,記者看到分布在海邊的海冰堆積高度有近一米,冰塊最厚達到了25厘米多,海冰綿延向里看不到頭,“海岸邊都是固定冰,固定冰的長度有四五海里,然后就是很長距離的浮冰了。”吳鑫介紹。
據東營市海洋與漁業局當天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月7日下午,東營海區海冰仍以浮冰為主,浮冰最大外緣線5到15海里,冰厚約5到15厘米,最大25厘米。
漁船早進港,未遇冰困
從海紅港出來,記者隨后又來到了廣利港,廣利港并不是位于海邊,而是在連接大海的一條河道上,“這條河就是廣利河,漁民出海打魚都是從這條河進入到大海。”吳鑫介紹道。
記者沿路發現,港口周邊停滿了大大小小的漁船,有的漁船上漁民正在上面做著維護的工作。進入廣利港,記者看到大小漁船排成一排,都被凍在了港口里,港口內的陸地則放滿了漁網,有的漁民正在修補漁網,“2010年12月初的時候,這里的漁船就都回來了,12月中旬的時候開始上凍,沒有漁船被困在大海上。”在港口里,是漁民組成的漁民村,首批漁民村的村民、今年67歲的化敬秀老人向記者說道。
“我在這里打了20多年的魚了,萊州灣這里每年都會上凍,我們現在也都養成習慣了,到了每年11月末、12月初的時候,所有的漁船就回到港口,漁民也剛好借這一段時間修補一下漁船。”化敬秀說道。
“這個港口一共有多少條漁船?”
“有1000多條了吧,這里不光停著漁民村的漁船,鄰村包括很遠地方的漁村漁民都把漁船放在這里,這里也是東營一個比較大的漁船停靠港。”化敬秀向記者介紹。
海冰未造成影響
“沒有影響。”這是記者采訪燕會東主任今年海冰情況對東營市整體有何影響時,他向記者回答道,“今年的海冰情況確實比較正常,不會造成什么影響的。”
記者在海紅港采訪時,吳鑫就向記者介紹道,2010年初發生的海冰是比較嚴重的,當時從海紅港來說,港口棧道上都堆了有兩三米的冰塊,但是今年棧道上一點冰也沒有,“現在結冰的情況跟沒結冰差不多。”吳鑫說道。
漁民村的化敬秀也向記者說道,自己從小在廣利港的漁民村長大,只遇到過兩次比較大的海冰情況,一次是1950年的時候,一次就是2010年的海冰,“去年海冰那么嚴重,我們這里也沒有發生漁船被困的情況,去年有些地方出現漁船被凍住,是因為來得太突然,但今年情況很正常。”
“到現在,東營市沒有漁船被凍住,沒有人員被困,海冰造成怎樣的影響,我們只能回答沒有影響,至于對那些養殖戶的影響,我們現在根本看不到,也沒有辦法評估。”燕會東向記者介紹道。
據漁民村漁民介紹,東營本身搞養殖的就少,因為東營每年都會出現冰凍,養殖戶都會提前防范,“今年海冰不嚴重,養殖也不會有什么影響。”漁民村一漁民說道。
“現在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也非常重視,去年我們都是一天一報,今年情況不嚴重,每周的一、三、五上報海冰情況。”吳鑫說道。
海冰綿延20余海里 無棣約1萬噸養殖貝類死亡
1月8日上午,記者又來到濱州市,濱州市無棣縣和沾化縣北部臨海,去年冰凍讓兩縣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臨海冰凍的地級市中,濱州市影響是比較嚴重的。
“今年濱州的海冰情況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應該不是很嚴重,海冰屬于正常年份 ,至于造成的損失現在也沒有辦法估計,具體的還要咨詢當地縣的海洋與漁業局。”濱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的張震東主任向記者介紹道。
從沾化縣城到濱州港,濱州港屬于內港,港口離海邊還有20余公里的距離,來到濱州港,記者看到港口內停著十幾艘漁船和貨船,都冰凍在港口內,“這些船都凍住了,不能動了,漁船一般都停放在東營港和廣利港,要不然漁民就停放到自己的村里了。”濱州港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說道。
沿著濱州港再向海內方向走去,走了有20余公里,來到了濱州北部的海邊,記者沿線發現,有一艘貨輪就被冰凍在海內,不能動彈,但因為距離較遠,無法靠近。
來到海邊,記者看到,濱州海岸的海冰厚度要比東營的要相對厚一些,平均厚度達到了15厘米,最高冰厚有近30厘米,放眼望去,望不到頭,據介紹,濱州海岸線海冰冰凍可綿延20余海里。
“濱州的海大多是淺海,河道和大海的坡度可達到1000比1,也就是說,1公里的海域,只有1米的落差,這樣的淺海就容易造成冰凍,但是與去年相比,海冰情況確實不嚴重。”沾化縣海洋與漁業局的呂主任向記者介紹道。
無棣貝類死亡率超30%
記者在去濱州海邊的路上,看到路邊分布有一個一個的池子,“這些池子有的是養蝦的,有的是曬鹽的。養蝦的池子一般都是空著的,里面的蝦在秋后就都撈出來了。”駕駛員向記者介紹道。
“那養殖貝類的也是提前就撈出來了嗎?”“養殖貝類的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些蛤蜊到冬天會潛到很深的泥里,如果冰凍不厲害,應該沒事吧。”駕駛員師傅向記者介紹道。
來到一片養蝦池,付先生正在指揮挖掘機在挖池塘,據介紹,養蝦池到了這個時候都是清淤的時候,為明年養蝦做準備。
“蝦在還沒有結冰的時候就都撈出來了,這個時候大家都是維護養蝦池,海冰對養蝦不會造成影響的,這里養殖貝類的很少,影響不影響我們也不清楚。”付先生介紹道。
2010年冰凍的時候,沾化縣的養殖貝類死亡率達到了50%多,今年的情況怎樣呢?據呂主任介紹,今年沾化縣養殖貝類的死亡率也就是 5%到10% ,全市18萬畝封灘護養區影響也很小。“今年我們通過短信群發等手段,對病情早預報,讓漁民、養殖戶早準備,加上今年海冰情況還沒有太嚴重,所以總體情況還是比較好的。”
與沾化縣相比,無棣縣受到的影響則要相對大一些,“我剛好在這邊看海冰呢,今年海冰影響要弱一些。”無棣縣海洋與漁業局馬副局長向記者介紹道。
同樣,在2010年冰凍的時候,無棣縣的養殖貝類死亡率達到了近70%,據馬副局長介紹,“今年死亡率要低一些,在30%到40%之間吧,但是貝類死亡現在也無法看到,被凍壞的貝類都在泥下,從上面看什么也看不到。”
“現在造成了有多大的損失呢?”“現在估計有1萬噸的貝類被凍死,損失有七八百萬吧。”馬副局長說道。
濰坊
海面形成冰壩,高達一米 形成一道海邊冰壩
1月7日,另一路記者奔赴濰坊,探訪濰坊北部沿海的海冰情況。記者了解到,濰坊北部縣市的沿海區域每年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海冰,7日上午十點鐘,記者驅車趕往壽光營里鎮老河口探冰情。
進入壽光沿海區域時,記者眼前出現了一片片存放海水的池子,海水波光粼粼沒有結冰跡象,據同行的山東海惠集團工作人員李冠乙介紹,這些海水池都是用來曬鹽的,由于海水鹽度較高不容易結冰。
沿著曬鹽池間的小路繼續前行,記者觀察到路東側一條近50米寬的河道,河道中的水已經完全結成了厚厚的冰,“河道里面的水都是海水,把河道里的海水輸送到曬鹽池里,現在曬鹽池里都存有海水,即使送水道結冰了也不影響曬鹽工作。”李冠乙說,“去年冬天的時候,這里的曬鹽池和蝦池都結冰了,與去年相比今年好很多了。”
到達老河口海邊之后,記者面前的大海完全看不到海水的潮起潮落,而是白茫茫的冰面,從海邊向北望去,海天相接的地方有一道白色的壩。李冠乙告訴記者:“遠處的那條壩就是海水結冰后形成的冰壩,這條冰壩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淺海灘涂結冰后,海水漲潮打在冰面上,落潮時開始結冰,隨著海水漲落潮冰塊越積越厚,形成了冰壩。”李冠乙目測冰壩距離海邊的距離和高度后,對記者說:“冰壩距離海邊得有七八里遠,高度至少有一米高。”
記者留意到,這些海冰并不平整,冰塊之間還有著較大的間隙,同時冰塊的厚度也不一,有的冰塊只有兩三厘米厚,而有的冰塊竟有三十多厘米。
今年冰情不算嚴重
記者望著眼前的海平面,海面完全被白色的冰塊覆蓋,冰面上還有一些類似波浪的冰塊,太陽光線照射在冰面上,向東南方向看去冰面反射的光線讓人有些睜不開眼。在一處灘涂上,海邊停著幾艘漁船,船身被海冰包圍了,船上見不到漁民,只有船上的旗子迎風飄動。“這些漁船都停在岸邊不出海了,現在海面全是冰,船沒法動。”李冠乙介紹說,老河口附近的海邊主要是灘涂,這些漁船是用來養殖貝類和捕撈用的。“這片灘涂是海惠集團的養殖區,主要養殖文蛤、泥螺、青蛤這些貝類,按照往年從 11月份開始這里就有了海冰,一般得到第二年的三月份才能化凍。去年這里的海凍得很厲害,我們公司養殖的海產品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今年情況要比去年好一些,但是海面結冰還是會凍死不少海產品,由于不能下海查看,具體損失能有多少無法判斷。”李冠乙說。
港口恢復正常生產 據悉,濰坊北部沿海區域在元旦時部分漁港的港池和航道均出現了冰封的情況,7日下午記者從壽光羊口中心漁港了解到,海冰已經開始逐漸融化 ,港口只有少量浮冰存在。壽光市漁政監督管理站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羊口漁港在元旦期間凍得結實,最近一段時間天氣變暖,海冰開始融化了,5日、6日港口還有大船來卸貨,把航道上的海冰破碎了,所以現在海面結冰的情況有所好轉。目前漁港的海冰好轉已經不影響漁船出海,今年海冰造成的損失應該不大。”這位負責人同樣表示,今年海冰與2010年相比,情況要好很多。
羊口港漁民王師傅的漁船已經出海進行捕撈工作,他告訴記者:“3日那天我的船出海幫著拖回一艘漁船,一路上就撞著海冰回來的,之后又出海干活去了。”王師傅表示,漁船如果不出海將每天損失上萬元,不得已自己的漁船只能破冰出海捕撈,“為了減少損失 ,海面結冰就只能破冰出海,撞冰會把船上的漆碰掉,船容易生銹,這樣也增加了我們的維修成本。”
記者從濰坊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7日當天濰坊港港池中有不少的浮冰,但不影響大船出海,在濰坊近海中壽光的海冰情況比較嚴重。隨后記者聯系了壽光市海洋與漁業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去年壽光的漁民養殖戶損失高達7500萬元,其中山東海惠集團占了損失的70%,今年比去年情況要好很多,目前還未形成重大災情,對漁業生產影響不是很大。”對于今年海冰給壽光造成的損失 ,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還說不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