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摘要: 添加劑是飼料工業的核心產業,添加劑行業的發展水平通常也代表著整個飼料行業的發展水平。在過去的2010年,添加劑行業發生了很多故事,添加劑市場的行情波瀾起伏,讓我們目不暇接。我們遴選了其中幾個焦點角色,期望 ...
添加劑是飼料工業的核心產業,添加劑行業的發展水平通常也代表著整個飼料行業的發展水平。在過去的2010年,添加劑行業發生了很多故事,添加劑市場的行情波瀾起伏,讓我們目不暇接。我們遴選了其中幾個焦點角色,期望通過一番對比分析,來透視、理解我國的添加劑產業,為來年的發展打好基礎。
蛋氨酸進入諸侯爭霸時代
長期以來,全世界飼料級蛋氨酸均采用化學合成法生產,現在全球蛋氨酸的年生產能力約為100萬噸,年產量約為80萬噸,實際需求約為75萬噸。由于蛋氨酸合成工藝復雜,技術要求高,投資額巨大,因此,多年來全球蛋氨酸的生產集中在幾家國際大公司手中,主要有Evonik Degussa公司(年生產能力34萬噸)、美國Novus International公司(年生產能力29萬噸)、法國Adisseo公司(年生產能力23萬噸)、日本住友化學株式會社(年生產能力11萬噸) 等,這幾大公司壟斷了全球95%以上的市場。
近十多年來,我國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拉動了我國的飼料產業,多年來我國飼料產量每年均以較快的幅度增長,在2000年至2009年的十年間,我國飼料年產量由7500萬噸增至14800萬噸,平均每年新增產量822萬噸,目前全國共有飼料生產企業1.1萬多家,總產量達到1.5億噸,有近30家飼料生產企業的年產能達到了200萬噸。
但長期以來,我國飼料中添加的蛋氨酸一直都要依靠進口,是我國化學原料藥的進口大戶,進口量逐年以較大幅度增長,國家每年都要消費大量美元。2001年,我國蛋氨酸進口量為6萬噸,2006年進口量達到8萬噸,2009年我國市場上蛋氨酸的需求量達到10萬噸,今年1~11月份,我國蛋氨酸累計進口量已達9.7萬多噸,全年鐵定超過10萬噸。巨額的進口量意味著國內市場巨大的需求,然而數遍蛋氨酸市場很難看到中國供應商的影子。不過,從今年開始,這個狀況可能將要發生巨大的改變。隨著重慶紫光蛋氨酸開始投放市場,中國國產的蛋氨酸將會陸續上市。未來一兩年內即將面世的還有:藍星安迪蘇南京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14萬噸蛋氨酸;住友化學大連的2萬噸蛋氨酸項目;賴氨酸巨頭大成集團的發酵蛋氨酸項目;四川樂山和邦的10萬噸蛋氨酸項目。加上希杰籌備中的發酵蛋氨酸項目和迪高沙在新加坡建設的面向亞太市場的15萬噸蛋氨酸項目,那么我們會看到國內市場將至少有七家產量在2萬噸以上的蛋氨酸生產商。而中國年蛋氨酸消費量目前只有約10萬噸左右,這些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國內飼料級蛋氨酸產能將最高達到50萬噸,目前全球產能約130萬噸,實際產量只有不到80萬噸。屆時蛋氨酸市場將面臨激烈的競爭,蛋氨酸價格預計也將大幅下降,同時考慮到低成本優勢,中國勢必將大量出口飼料級蛋氨酸。
賴氨酸市場風云再起
誰是賴氨酸行業的王者?大成、希杰還是味之素?你分不出來,因為他們至今勝負未分。先說大成集團,2004年以前,中國飼料用賴氨酸幾乎全部依賴于進口,而隨著大成賴氨酸的投產及中國廠家大舉投產進入,2005年,中國成為賴氨酸出口大國,與此同時,賴氨酸價格一路下滑,從而為之在飼料中大批量常規使用奠定經濟基礎。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中國賴氨酸產量為67.9萬噸(含65%賴氨酸),同比增長16.1%;出口10.1萬噸,同比增長9.4%。近年來,賴氨酸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韓國希杰、日本味之素、中國大成生化三分天下,但大成生化仍然憑借60萬噸的產能、超過30%的市場份額牢牢掌握著賴氨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的定價權和話語權。
作為一家韓國公司,希杰是韓國最大的食品企業希杰食品集團的旗下的子公司。如今的希杰,正雄心勃勃欲加大在賴氨酸領域投資,做到全球賴氨酸行業的NO.1,今年年中隨著10萬噸賴氨酸和5萬噸蘇氨酸項目落戶沈陽,希杰集團將在未來幾年實現賴氨酸年生產能力達55萬噸,銷售收入超過12億美元的巨型公司,屆時其在賴氨酸市場的份額將占有全球30%以上。
價格暴跌——盲目擴張的代價
維生素市場向來不乏熱點,今年也不例外。2010年的焦點角色是VC,這個前幾年曾經讓人瘋狂的品種,今年繼續一另一種姿態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今年的主題是“跌價”,而且是暴跌。年初VC價格還在80元/公斤左右,至9月份時已跌至40元/公斤以下,跌去一半。VC也算是維生素行業中的大品種,且養活了數家上市公司,經濟危機最黑暗的時候已經過去,為何VC卻如此不堪,在經濟慢慢復蘇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居然自個掉價了呢?這個還得從頭說起。
早前國際VC領域有四大巨頭,羅氏、巴斯夫、武田和帝斯曼,2000年開始,中國維生素C產業崛起,由于低廉的勞動成本,中國企業主要依靠價格戰來獲取訂單。其后,不堪成本壓力,羅氏、武田先后退出VC產業。從2002年開始VC價格開始攀升,高峰時期出口價達12美元/公斤。期間,中國企業依靠價格優勢不斷搶占國際巨頭市場份額,這一度遭到美國的反壟斷起訴。然而,在“勤勞能干”的中國人面前,洋鬼子終于敗下陣來。由于成本壓力,巴斯夫、帝斯曼們紛紛宣布停產,到2009年,維生素C產能主要集中到了國內的5家企業手中,即東北制藥、華北制藥石藥集團、江山制藥和魯維制藥。官方數據顯示,這5家企業占據了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產量超過10萬噸,全球VC的價格也基本掌控在國內5家企業手中。
這就不禁使人納悶了,既然90%以上的市場份額都掌握在中國人手中,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壟斷,這么強悍的掌控能力,怎么會保不住價呢?這都是中國人善于斗爭惹的禍,跟洋人斗完了,趴下了,接著跟自己人斗。由于VC絕大部分是賣到國際市場,在部分國人眼中,價格戰從來都是制勝的法寶,你的價格報10美元/公斤,我就報6美元/公斤;你報8美元/公斤,我就報5美元/公斤,反正就是比你低一半。如此以來,在國內廠家相互比降價的形勢下,VC價格開始一路走低。2008年尚在100元/公斤以上,2009年下滑至90元/公斤左右,2010年年初降至70多元/公斤,下半年則迅速跌至40元/公斤以下。巨額的產能、無處不在的價格戰是VC價格迅速下跌的主要原因。由于前幾年行業利潤較高,這兩年VC產能擴張幾近瘋狂,完全拋棄了供需平衡的準則。據發改委調研的數據,目前在建和擬建維生素C生產能力合計超過8萬噸,加上現有的10萬噸產能,預計到2010年底維生素C產能將接近18萬噸,2012年將超過20萬噸。目前全球VC消費量約10萬噸左右,我國約為2萬噸,我國VC產能幾乎超出全球需求近1倍。需求與供應這么大的差距,價格不跌才怪。受制于有限的需求,預計未來幾年VC價格都難以翻身。
飼料企業攻占微生態市場
微生態市場是近幾年才興起的行業,作為保障畜禽動物健康成長的一種飼料添加劑,其功效直可與抗生素相媲美,最關鍵的是其安全性是可控的,因此,近年來已被廣泛使用。由于不需要太多資金,利潤高,接受度廣,這個行業吸引了眾多的淘金者,其中難免魚龍混雜。2010年或許是微生態行業關鍵的一年,因為很多大型飼料企業“下海”了,紛紛來搶占微生態市場。
據了解,目前我國有上千家微生態制劑企業,從事活性微生物飼料添加劑開發應用的企業大約有400家左右,獲得農業部生產批文的約有140家。國內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年銷售額大約在20億人民幣,銷售額在1億元以上的不足5家,產品年銷售額在3000萬元以上不過幾十家,大多數企業的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下。由于長期的家庭式作坊生產,整個行業魚龍混雜,做成品牌企業的很少,行業內比較有名的有康地恩、寶來利來等,銷售額都在2億以上,其它較為知名的還有廣州希普、廣州駿泰生物、福建博大、陜西星星協力、上海創博、新疆天康、湖北安琪、四川平大、成都明智、沈陽升泰、河北華雨等,大多分布在山東、廣東、四川等飼料養殖業比較發達的地區。根據目前國內飼料年生產總量和豬、禽、反芻和水產動物的養殖總量來計算,國內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的市場容量在180億元至200億元之間,目前市場推廣普及率約為10%,市場空間極大,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因此,部分大型飼料企業也開始涉足該領域。目前大型飼料企業進入微生態市場的有六和、大北農、海大、恒興等,這些企業有成熟的飼料銷售渠道,背靠母公司的資金、人力優勢迅速搶占微生態市場,發展勢頭十分強勁。這些身強體壯的競爭者的加入顯然將改變微生態市場目前的格局,起碼行業利潤率將逐步下滑,此前50%甚至70%的毛利潤將難以繼續維持。未來一兩年,缺乏資金、技術的中小企業或被清理出局,微生態有可能形成寡頭競爭的局面。
動物福利——調味劑首獲關注
人喜愛吃色、香、味俱全的飯菜,動物呢?動物其實與人一樣,對食物的色、香、味也有感官上的要求。現代研究表明,許多動物的嗅覺神經蕾在腦部占據較大的比重,它們的嗅覺和味覺通常情況下比人類靈敏,對食物的感官判斷比人要厲害得多。但是,他們不會說話,說我喜歡這個我喜歡那個,以前人都吃不飽飯的情況下作為蓄養動物有噸吃的就不錯了,因此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究長期有所欠缺。從動物福利的角度來講,現在是該正視其權益的時候了,既然動物為人類服務,我們何不該讓他們活好呢?這其中最基礎一點就是讓動物吃好!
讓動物吃好,除了營養得當,更重要的是要在動物感官方面讓其覺得舒適,這就需要應用到飼料調味劑。在美國,上世紀70年代其飼料養殖業已普遍應用飼料調味劑;80年代飼料調味劑應用遍及歐洲,目前歐共體應用畜禽飼料的調味劑已有數百種;20世紀90年代初亞洲的一些比較發達國家如韓國、日本等國家相繼在國內建立了飼料調味劑的生產工廠。在我國,飼用調味劑在提高動物生產性能方面是否有顯著作用一直受到部分專家、技術人員的質疑,雖然我國飼料工業發展30多年了,但國內長期潛心于飼料調味劑作用機理研究的專家幾乎沒有,市場上主要應用的產品也大多為外資把持。
現代研究證明,調味劑在動物采食、消化飼料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除了可提高飼料適口性、增進動物食欲、提高動物采食量外,還可刺激動物唾液、胃液和胰液等的分泌,利于固體飼料的咀嚼、吞咽和消化吸收。無疑,這對幼小動物也是特別重要的,不僅可以使之盡早開食還可促進各種分泌腺體的生長發育。此外對幼小動物,特別是豬攝食可口飼料后胃與消化道的飽滿感,血中葡萄糖濃度以及所消化的營養成分的滲透濃度都會產生心理上的舒適感,利于它們的休息和消化吸收,也利于克服斷奶初期的焦躁不安,以保證動幼小動物能夠健康成長。飼料調味劑還可以使動物在應激或疾病狀況下保持良好的食欲,保證加藥飼料的采食量,有利于動物的康復,減少死亡等,還有利于動物體質與生產性能的全面恢復。研究證明,在小雞孵出后,給料前12h內,飲水中加5%~10%的蔗糖,不僅可減少死亡率還可以提高8周齡時的體重。此外,高溫常常會使家畜采食量下降10%~15%乃至更多,蛋雞在高溫達27℃時即會出現不良反映,且蛋料比下降,如加調味劑則可明顯提高家家禽的飼料轉化率。
從現有生產情況來看,雖然許多生產企業都在使用飼料調味劑,但大多數用戶對飼料調味劑、特別是飼料香味劑的認識僅僅停留在人的偏好方面,追求的是飼料調味劑的商品效應,而對于改善動物的采食量和生產性能的關注卻較少,從而導致飼料調味劑市場混亂。目前國內市場主要為樂達、潘可士瑪等國際品牌占據,國產品牌成都大帝、上海正正等正奮力追趕。從今年的情況看,調味劑行業關注度正在增加。12月份,農學院飼料研究所舉辦了飼料調味劑的研討會,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在這業內尚屬首次。若明年繼續舉辦相關研討會,對調味劑的應用推廣當有明顯的助推作用。
安全問題是添加劑行業的死穴
食品安全的源頭是飼料安全,飼料安全問題說到底是飼料添加劑的安全問題。通過這幾年的嚴厲管制,我國飼料質量合格率總體上呈上升勢頭。2010年上半年抽檢的472批次添加劑預混合飼料,合格率為85.38%,其中復合預混合飼料的合格率85.52%,微量元素預混合飼料的合格率88.33%,維生素預混合飼料的合格率79.49%。除維生素預混料略平之外,其它合格率情況均大幅提升,尤其是微量元素預混料合格率長期徘徊在70%-80%區間的情況得到較大改善。
另外,抽檢的國產飼料添加劑共358批次,合格率為94.97%;抽檢進口飼料添加劑101批次,合格率為93.07%。從抽檢的情況來看,國產飼料添加劑質量較去年明顯提高,甚至已高于進口添加劑,這反映我國飼料添加劑企業加強了自律,行業日趨規范。從抽檢結果來看,國產的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性添加劑全部屬于合格產品,問題較多的仍然是氯化膽堿以及部分微量元素產品,其中又以河北滄州和天津市部分企業表現突出,部分企業生產的氯化膽堿主含量嚴重不達標。
進口飼料添加劑不合格產品主要體現在一些有機微礦含量不達標,一些改善飼料品質的添加劑重金屬超標。另外,日本住友化學生產的,標注為“速牧美R-P(Sumimet-P)DL-蛋氨酸”產品,亦被檢測出“DL-蛋氨酸”為不合格項目。
此外,抗生素的問題不得不說,養殖業濫用抗生素已經成為了眾所周知的問題,并且日益嚴重威脅飼料養殖業的聲譽。雖然依據我國最新頒布的“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可以對濫用飼料添加劑可以處以最高5萬元的罰款,但這類事件由于習以為常的習慣以及沒有引起社會化事故很少被查處,事實上確是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定時炸彈”,部分中小養殖者及企業濫用抗生素的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飼料養殖業的聲譽。尋找抗生素的替代品是目前添加劑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相關研究表明,中草藥添加劑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期望我們的飼料科技工作者開發出更多安全、可靠的產品,為保障人類食品安全作出貢獻。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