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昨天,島城冬季溫度降至-9℃,由于連續長達10余天的低溫,市場不少活海鮮直接凍成“冰疙瘩”,令業戶損失慘重。記者昨日探訪團島農貿市場、海江路水產品市場、沙子口漁港等發現,農貿市場業戶冒著危險紛紛用上煤球爐子或“熱得快”,不停地燒開水,為活海鮮取暖,以減少損失。活海鮮白天“泡溫泉”,晚上“住保溫房”,享受著“特級待遇”。
活海鮮價格貴了一倍
活八帶25元/斤,死的10元/斤;活蝦虎35元/斤,死的15元/斤……在海江路水產品市場和姜哥莊水產品市場,活海鮮價格是死海鮮兩倍多,但越貴越好賣,非常搶手。
海江路水產品市場馬愛英說,他們從姜哥莊南姜碼頭批發時,活海鮮價格就比死的貴一倍,如果來到市場這些活的被凍死了,別說賺了,還賠本呢,所以無論如何也要給海鮮保住命。由于成本上升,現在市場活海鮮的價格已經漲了近一倍。
活海鮮天天泡在“溫泉”里
活海鮮如何保溫呢?記者在海江路水產品市場看到,業戶生起了小煤爐,燒水加熱。 “必須生爐子,溫度這么低,所有的活海鮮都必須加溫。”馬愛英說,蛤蜊不加熱就“冬眠”,不吐沙了。而蝦虎、螃蟹放在不循環的冷水里,不到一個小時就凍死了。
盡管如此,記者看到,很多蝦虎、螃蟹依舊一動不動。馬愛英用夾子夾起水里的一個蝦虎,扔到一個板子上,戳了兩下之后蝦虎才動彈。“我每30分鐘就加一次熱水,還是怕凍。 ”
在團島農貿市場,銷售螃蟹的攤主魏女士改賣鯧魚了。問及原因,她笑道:“天氣太冷,螃蟹擺出來會凍死。 ”依然銷售螃蟹的攤主唐先生指指墻上一個熱水器模樣的儀器說:“這是加熱裝置,花了將近兩千塊。 ”
在團島農貿市場,商販用熱得快和加熱棒燒熱水,然后倒進活海鮮的池子里,晚上把活海鮮放進白色塑料保溫箱,還要氧氣棒。 “冬天天天沾水,多數魚販都有風濕病和關節炎。 ”業戶們無奈地告訴記者。
六萬元裝備恒溫貨車運輸
記者從城陽水產品批發市場了解到,現在2/3的海產品都是冷凍的,活海鮮必須使用恒溫車運輸。
“一輛2.5噸的小貨車,裝上氧氣機和車內恒溫裝置就要花六七萬元,所以一般我們都沒有,必須雇專門的貨車來運。 ”城陽水產品批發市場一位批發商告訴記者,活海鮮從船上到批發市場、再從批發市場到農貿市場一般都是用恒溫車,這樣才能防止在運輸中被凍死。(曹為鵬 張艷利 李樹海)
24小時抽海底溫水沖換
白天泡在溫水里,晚上住進保溫箱,這些海鮮撈上來以后,在船上怎么保溫呢?在路上運輸時又是怎樣防止凍死呢?
昨日,記者在沙子口漁港一艘歸來的漁船上看到,捕撈上來的八帶、鰻魚等海貨都存放在網箱里,連著網箱的,是水泵的管子。漁船船長告訴記者,現在天氣太冷,黑頭魚、八帶、立蝦等海貨在船上自撈上來那一刻起就必須保暖。在船上,就必須用水泵對其進行沖換水,然后網箱表面還要蓋上兩層棉被。
“無論外面多冷,海底的水是溫的,我們都要用水泵抽著海底50米左右的海水,這些海水大約5-6℃,然后24小時不間斷沖換。”船長告訴記者,這樣增加了不少成本。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