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海結冰船

結冰難以靠岸
昨日清晨,守在桑溝灣養殖區的養殖工人吳國孝發現,海中養殖網箱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網箱中養殖的不少經濟魚類凍死后漂浮在海面上。自1月15日下午起,桑溝灣南部海域出現大面積海冰,冰層厚度達20多厘米。據有多年養殖經驗的養殖戶稱,出現如此嚴重的海冰近年較為罕見,這可能導致該海灣的近海養殖產品“全軍覆沒”。
昨日中午,記者在寧津街道辦事處馬家寨附近的鴻泰漁業碼頭看到,附近海面上白茫茫一片,全是浮動的海冰。在該海灣的西面海域,數十個舢板全被凍在海面上。碼頭上,不少漁民忙著用噴槍和熱水對漁船的油箱和抽水泵加熱,以便讓漁船能夠行動。多年從事養殖作業的工人仲維良告訴記者,海冰是從15日下午開始聚集的,當天海上的風力達到了8~9級,猛烈的大風和降溫使海水迅速結冰。
據當地某漁業公司的技術人員檢測,昨日上午,該海灣養殖區海平面下4米的溫度為-3℃,這個溫度對海中養殖品的傷害非常大。特別是黑魚、黃魚、鱸魚等不耐冷的經濟魚類,它們的耐寒極限是0℃,海水溫度這么低,這些魚很可能全被凍死。但是,由于目前海冰很厚,暫時還無法計算出具體的經濟損失。

采訪中,記者還碰到了兩艘從韓國濟州島海域捕魚歸來的450馬力漁船,遠遠看去,它們如同兩艘“水晶船”,待它們駛近時,記者才發現,該船的桅桿和輪艙全部被凍成了冰。據該船工作人員介紹,海上溫度太低,風浪又大,海浪打到船上以后很快就結了冰。
此外,記者還在采訪中獲悉,除了桑溝灣南部海域外,榮成南部的八河水庫、中部的崖頭河流域也出現了結冰情況。在榮成北部的愛蓮灣海域,還未出現大面積海冰,近海養殖戶稱,個別怕冷的海珍品已經提前進入溫室,留在海中的部分海產品不會受到低溫和海冰影響。
受持續低溫影響,埠口、澤庫等海域冰層逐漸增厚,冰層最厚處超過了10厘米。100噸以上大船可自行破冰出海作業,70馬力以下小漁船需借助大船破冰后才可出海。圖為記者在埠口港拍攝到畫面。
受氣溫持續下降影響,文登埠口、澤庫等海域冰層逐漸增厚,冰層最厚處超過了10厘米。目前海冰對100噸以上漁船出海尚未造成影響,但給灘涂養殖帶來很多不利影響。
16日12時,記者在埠口港看到,海邊上停著100多艘漁船。記者視線以內的海面上全部結了冰。一位漁民用竹竿敲碎一塊海冰后,記者用手量了量,海冰厚度超過了10厘米。一位姓孫的船長告訴記者,100噸以上大船可自行破冰出海作業,70馬力以下的小漁船需借助大船破冰后才可出海。
據銀沙水產冷藏廠廠長王勝介紹,從1月14日降溫開始,澤庫海邊碼頭就開始大面積結冰。15日,海上最低溫度達到-11℃。受持續降溫影響,海邊冰層厚度已達到10厘米以上,但由于結冰范圍在淺海,因此并不影響漁船出海作業。記者了解到,埠口海邊退潮時,也出現了大面積海冰,厚度由幾天前的2厘米增至3厘米。五壘島灣海域海水因鹽度較大,目前還沒有出現結冰現象。
雖然不影響漁民出海,但海冰加厚給灘涂養殖帶來了不利影響。文登鑫達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春輝告訴記者,海冰對海水養殖影響較大,尤其是對灘涂養殖淺層貝類影響最大,有的貝類可能會因海冰覆蓋缺氧死亡。此外,在海水退潮后,貝類會隨海冰一塊飄走。
相關人士提醒養殖戶,要密切注意灘涂養殖海域結冰情況,防止造成灘貝走灘和死亡。對冰封養殖池要及時打洞破冰,防止池內缺氧造成養殖品死亡。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