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春節將至,南潯區菱湖鎮勤勞村的養魚戶們這幾天忙得不亦樂乎。“今年鱸魚價格不錯,7兩以上的魚每公斤可以賣22元,春節快到了,估計價格還會再漲。”村民章小軍笑著告訴記者,去年村里啟動建設了廢棄坑塘水面墾造耕地項目,村里原來散亂的小魚塘經過整合,變成了成方成塊的現代魚塘,養殖戶的效益提高了,村民從魚塘招投標中的獲益也增加了3倍多。
章小軍原來做的是魚苗銷售生意,可現在卻在村里養起了60畝特種水產。除了鱸魚以外,老章還養了長江里的“水老虎”——鳡魚。“這鳡魚是春節餐桌上的一道好菜。現在的價格已經漲到每公斤40元了。”老章告訴記者,他以前也做過鳡魚的魚苗生意,可就沒把鳡魚引進到自己村里,因為過去村里的“小水洼”養不下“水老虎”。而如今,老章終于在家門口養起了鳡魚,一養就是3萬條。
“魚塘改好了,交通就便利了,以前夏天的時候我們都不敢賣魚,因為都要人工把魚挑出去,汽車又開不進來,到出售時魚就不新鮮了。”養殖戶褚建明告訴記者,雖然勤勞村養魚歷史久遠,但是由于村里適合規模養魚的空間越來越小,70%的村民都在村外承包魚塘養魚。去年,新項目把老魚塘改好了,村里人把這200畝的現代園區都承包下來。“在自己家門口搞規模化養魚,感覺真好。”老褚說。
魚塘改造的事成了勤勞村村民春節前談論最多的喜慶事之一。“快過年了,村里魚塘招投標的分紅比去年要多很多,開心啊。”村民褚建芳告訴記者,2009年他獲得的魚塘招投標收益只有500元,而2010年的收益就增加到1480元。據了解,該村過去的“小水洼”招投標總金額不過8萬元,然而今年,搖身一變的“大魚塘”招投標金額達28.6萬元,村民從中的收益是以前的3倍多。
村黨支部書記沈連寶告訴記者,這個改造項目總投資達110多萬元,除了上級有關部門的撥款外,村里去年自籌了20多萬元資金。據介紹,今年村里又規劃了280畝的改造面積。“這個項目也是村里為老百姓辦得一件事實。這幾天,魚塘的魚是一箱箱地運出去,銷到上海、杭州、南京……春節前這200畝的魚就賣光了,大家都準備著開開心心地過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