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春節臨近,無錫市的水產市場銷售開始預熱,青魚、河蝦等成為了市民們采購清單上必不可少的水產品之一。據行業人士介紹,目前無錫市的水產市場價格整體保持平穩,日供應量在300—400噸左右,各類淡水魚與蝦等占了一半以上。其中青魚的市場成交量由前些日子的每日數百單躍至上千單左右。河蝦的價格也保持著蝦類價格的頭把交椅。現在最愛吃大閘蟹的市民們恐怕難以在新春滿足口腹之欲了。進入冬季以來,大閘蟹不但數量少、規格小,價格也水漲船高,“冬蟹”價格行情一路爬升了20%—30%,這讓業內人士驚呼“漲得厲害”。
水產價穩青魚主打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水產市場供應的品種除了有青魚、草魚、鳊魚、鰱魚等四大家魚外,還有鯽魚、黑魚、白魚、黃鱔、甲魚等,日供應量的90%以上供應無錫。水產價格整體保持穩定,供貨方從蘇北、湖南、湖北、江西、廣東等地多方組織貨源,由于貨源充足,能夠保證四季的供應,同時自產水產品多數只供應本市,少數供給江陰、張家港等地,因此與肉、禽、菜等價格相比,除了少數品種整體價格波動不大。另外由于近幾年,江蘇省內的交通道路狀況有了明顯的提升,運輸能力大幅提高,盡管近幾天錫城被雨雪天氣所籠罩,但是并不影響水產市場的交易與貨運。
較其他一年四季均可見的水產品,青魚是無錫市民春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由于青魚屬于季節性出塘且在養殖過程中以喂養新鮮螺螄為主,因此價格普遍要比其他常見的淡水魚要高。一位水產攤主介紹說,目前市面上主要以平均700—800克規格售價9元/500克的青魚最受市民們的歡迎。當然10元/500克價位的大青魚是不少單位和個人作為年貨或者送禮的物品之一。一是家家戶戶必備的年貨,送條青魚很實惠;二是寓意美好,象征“年年有余”;三是大青魚看上去比較形體大,“禮重”拿得出手,送人有面子。這位攤主補充道,青魚價格受供需關系影響每天都有變化,但700—800克規格的都在平均價9—10元/500克之間,個頭較小的亦在8.5—9.5元/500克左右,不過未來行情看漲。
據介紹,目前無錫農貿市場內成交量的90%為青魚,隨著節日的臨近,青魚成為了當前水產市場上的主流暢銷產品。
小小河蝦價格看漲
自去年夏天開始,河蝦價格一路飆升,曾一度突破100元/500克的大關,是近幾年市場所少見的。經過了幾輪起起落落的“過山車”式的波動后,在上個月部分農貿市場因為天氣寒冷再度出現了95—98元/500克的高價,但是根據城南一農貿市場內水產攤主們反映,河蝦的價格根據蝦的體型大小,整體價格回落在約50—60元/500克和60—70元/500克之間。
據行業資深人士介紹,表面上看是貨源與市場雙方青黃不接的表現,實質上還是由于養殖面積減少等導致產量的減少。河蝦屬于時令性水產品,通常在每年的五六月份上市,但是去年的成交量比往年都要少。一方面不少飯店需求量較大,比如1000元左右一桌的酒水,如果用基圍蝦代替河蝦,檔次就直接下來了;另一方面超市和農貿市場內零售情況較好,我市目前日供市場蝦類約有40—50噸,但是河蝦比例相對要少。
錫城一些酒店飯館由于貨源緊張采用了基圍蝦代替河蝦,一方面是出于成本的考慮,另一方面符合無錫市民飲食文化中“紅堂堂”的色態喜好,所以不用價格更低廉的地產白蝦,不遠千里從廣東、福建進貨。
一位水產經營戶告訴記者,目前白蝦的價格為25元/500克(大)、17—18元/500克(小);基圍蝦的價格為30元/500克(大)、24—25元/500克(小);河蝦的價格為50—60元/500克(大)、35—40元/500克(小)。每天進貨15—20公斤左右,周日多一點約為20—25公斤。進貨后他還要按照蝦的個頭大小挑選出來,至于這樣做的原因,對方并不肯透露。
一酒店老板說出了其中的秘密,按照以往計劃經濟時代,按照蝦子從頭到尾的長度分為大、中、小等規格。每種規格不同的價格,個頭越大價錢越高。這位水產戶這樣的做法肯定有他的固定客戶群,通常是一些中低檔的飯店。挑剩下的小蝦就零售,怪不得那位水產老板直呼自己賺不到錢,“每斤才賺兩元錢”。
“收尾”蟹高價“爬”
盡管如今并非是吃蟹的最好時間,但由于大閘蟹數量減少,又臨近春節,其價格依舊水漲船高。
記者日前從水產市場獲悉,由于今年大閘蟹產量減少,大規格蟹更為少見,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近期更是有所上升。“目前雄蟹的品質要好于雌蟹,所以漲幅較大,部分囤蟹的商戶瞄準春節市場,不愿提早拿出貨源,也使最近大規格蟹價格走高。”一長期從事水產交易人士介紹,目前,125克重雄蟹批發價為25元—30元/500克,150克重雄蟹40—45元/500克,均比去年同期高了5—8元/500克。而200克雄蟹的售價則達到了120—135元/500克,相比去年90元/500克的均價,漲幅高達三成多。150克雌蟹也賣出了150—180元/500克的高價,平均漲幅為10%。
由于價格高企,今年大閘蟹的生意并不好做。“去年五六元一斤小毛蟹都翻倍漲了,價格一高買的人自然就少了。”盡管生意有些冷清,但仍有商戶看好春節市場,從本月下旬開始,囤積在塘中的湖蟹將進入市場,或將賣出新一輪的高價。
記者費了一番周折才聯系上一位陽澄湖養殖戶。據他介紹,圍網養殖被認為是導致近年水質變差的原因之一。取締圍網之聲,自此不絕于耳。有一時期,陽澄湖上遍布養殖大閘蟹的圍網,同時又是昆山市和蘇州相城區兩地的水源地,也是太湖的一部分。太湖要治污,陽澄湖也不例外,圍網養殖將在未來幾年中逐漸減少。
大規模圍網養殖從1992年開始,當地政府鼓勵養殖業,養殖水面沒有太多限制,政府還給養殖戶發放補貼。當時雖沒有形成如今成熟的市場,但是銷路尚可,陽澄湖大閘蟹的品牌也是這樣日積月累培育出來的。當時,很多種地的農民和外地人也到陽澄湖里來養螃蟹。
圍網多、飼料投放多使陽澄湖水質富營養化。據業內人士介紹,傳統的網圍養殖習慣大量投餌,其中只有大約10%的餌料能量最終成為蟹和魚類的蛋白質,而絕大部分能量(糞便、殘餌、生物尸體等)沉積在水體,變成淤泥;一旦網圍內的水草,被蟹或魚類攝食耗盡,水中脫氮、脫磷的功能只能依靠低等植物完成,造成水中藻類大量繁殖,因而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水色轉濃,透明度小。
去年,太湖圍網只保留國家有關部門控制的面積。按照國家環保總局的規定,2010年的這個“控制面積”是1.5萬畝。加上江蘇省許諾的1萬畝輪養水面,太湖上最多只能有2.5萬畝水面用作圍網養殖。這個數字是2007年面積的1/10。
“再這樣下去,陽澄湖大閘蟹的產量必將減少,而蟹少嘴多,蟹價必定走高”,這位養殖戶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