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依東北大西洋海洋環境保護公約(OSPAR)應設立保護的區域,目前不到三分之一,而且幾乎不包括公海地區。
國際海洋保育組織(Oceana)提請歐盟各國正視缺乏意愿保護東北大西洋,已經構成違反國際法規,并讓遭受最多人類活動影響的大西洋區更加嚴重。東北大西洋海洋環境保護公約國家在挪威卑爾根舉行五天高峰會議,歐洲各國未達成增加設立海洋保護區(MPAs)以防止東北大西洋惡化的目標。
盡管國際間承諾的海洋保護區網絡應該在2010年就完成,高峰會議卻協議將該網絡延后到2012年成立。國際海洋保育組織則認為2012年應該是保護大西洋另一階段的開始:保護30%的海洋環境、發展促進北大西洋所有生態系統生存的管理措施。
東北大西洋海洋環境保護公約(OSPAR Convention)目標設立六個新海洋保護區,包括Milne、Altair、Antialtair、Josephine等海底山脈,以及兩處大西洋海嶺。新保護區雖讓海洋保護區數量達到165個,卻仍不到東北大西洋奧斯陸-巴黎地區海洋表面積的3%,明顯低于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最低要求規定的10%。比利時水域、公海和比斯開灣到直布羅陀海峽等區域最不受保護,保護區竟不到1%。
東北大西洋歐洲國家已經承認他們無力遵守法律和國際承諾,危及數以百萬歐洲人依賴的生態系統健全和未來。
比利時尚未指定任何保護區;西班牙只有兩個:阿斯圖里亞斯海岸前面的El Cachucho和加利西亞大西洋群島國家公園;法國有九個海洋保護區,但除了伊魯瓦斯海洋公園,其它都非常;葡萄牙保護區集中在亞速爾群島附近,沒有任何的大陸代表性。
英國、丹麥和愛爾蘭擁有最多海洋保護區,占東北大西洋奧斯陸-巴黎地區的67%,占海洋面積20%。另一方面,挪威八個保護區幾乎占該保護區55%的表面積,其中97%集中在斯瓦爾巴德群島。
不幸的是,該海洋保護區小型網絡有77%設在領海,公海只占大約33,500平方公里,缺乏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生態連貫性。德國在這方面努力最多,保護區占了上述公海的四分之一。
東北大西洋海洋環境保護公約各締約國原本在2003年同意2010年成立堅強的海洋生態保護區網絡。卻在高峰會議上承認未能遵守這個目標,而將日期延后到2012年。西班牙、法國和葡萄牙等國再度有機會遵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指定海洋保護區。
反對國家特別是冰島和挪威,將其公海保護區限縮在當初建議擴展范圍的一半不到。此外,德國提議暫停建設新的海上油井,招致挪威和英國等石油生產國的反對而未能通過。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