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正月里,寧波象山石浦港燈火通明。每到傍晚漁燈初上、漁歌回蕩之時,“漁家宴”又擺上了。不過,在土生土長的漁民堆里,如今,又多了一些操著不同口音的外來工,他們在象山過起了豐富多彩的“漁家式”新年。
石浦五新村的一間民宅內香氣騰騰,來自四川的漁工鄧明富一家正忙著燒制“漁家宴”。雪菜黃魚、蔥油鯧魚、鹽水白蝦、漁家白蟹……只見,桌上擺的不是青一色的四川“辣味”,而是一道道美味的“海鮮十六碗”。
“我來石浦打工已經五六年了,也喜歡上了這里的海鮮。”鄧明富邊忙著做“漁家飯”,邊招呼著記者!霸贌龓讉夫妻肺片、麻婆豆腐、水煮魚等家鄉菜,就可以上桌了!
象山是聞名全國的漁業大縣,隨著海洋捕撈業的發展,眾多外來青壯年紛紛跳上漁船,成了半島漁業的生力軍,粗略估計人數已超9000人。春節前后,正是漁區的忙季,漁船都要出海捕撈,數千 名外地漁工就留在了漁區過年。
一片歡聲笑語中,鄧明富聽到街上一聲鑼響!包c漁燈了!”大伙兒趕緊放下筷子跑出門,去看象山漁區一年一度的“舞燈大會”。只見一群頭裹白巾、身穿對襟襖、腰扎綢帶的年輕人,興致勃勃地高舉一盞盞漁燈回旋歡舞,有烏賊燈、大黃魚燈,和著海水波濤的聲響,特別有勁。
來自四川綿陽的小伙子趙得勝今年頭一回在他鄉過年,他邊看舞燈大會邊感慨地說:“本來還擔心一個人孤孤單單,沒想到,這里的年味更有意思!彼南胫,明年過年,自己也做一盞漁燈,舞上一舞。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