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僅僅是春節一個星期,東山一家小小的水產加工廠在廈門賣出了四五千盒的海鮮禮盒。背靠廈門繁榮的年貨市場,東山海鮮搖身一變成走俏年貨,財利雙收,讓東山的水產加工業主們樂得合不攏嘴。
在東山,提起海鮮禮盒,老劉的名字總會被提起。他的水產加工廠不大,就在漁港邊上。當漁民們出海的漁船靠岸,老劉和工人們一起把瀕死的斑節蝦、黃翅魚等各類海鮮,過秤、付錢后,即刻搬到廠房里速凍加工,三個小時后,成批包裝好的海鮮禮盒即可發往廈門。
“我們從夏天就開始準備,為的就是春節的年貨市場,今年春節期間光是發往廈門就有四五千盒。”
其實,這些海鮮都是直接銷往臺灣。但2009年金融危機,老劉的生意便受到很大的影響,大量的海鮮只好轉向大陸市場。老劉靈機一動,把海鮮鮮品包裝成高檔禮盒,拉到廈門一家私企,作為員工的年終福利,沒想到大受歡迎,第二年的春節,不僅做成了回頭生意,許多廈門客戶更是紛紛前來,于是東山的海鮮禮盒在廈門的年貨市場漸漸顯露頭角。
“如果我們的禮盒沒有在廈門試水成功,那年我們的日子肯定非常難過。”老劉介紹道,現在,老劉的產品不僅在廈門可見,更是透過廈門輻射到福州、龍巖、晉江等其他地區。
據介紹,目前東山的海鮮禮盒的生產多是作坊式。不大的廠房,數名工人簡單加工。雖然業態較為粗放,但卻有大企業難以匹敵的優勢。“我們和漁民直接聯系,原料好,而且沒有大企業那么大的成本負擔,我們就可以薄利多銷 ”老劉說,“賣年貨,發得其實就是‘人情財’,質優價廉,當然賣得好。”
據東山縣水產局何副局長介紹,目前,在東山縣,類似老劉工廠規模的中小型水產加工廠一共有300多家,而生產海鮮禮盒的有30、40家。“海鮮禮盒剛剛起步,其具體產量、產值還沒有精確統計,但是自2009年開始,每年用于海鮮禮盒生產的海鮮原料都有幾千噸,其中一半的產品是銷往廈門的。”
“經濟危機打擊下,東山海鮮出口遭遇挫折,而經過簡單包裝,發展年貨經濟,給東山中小水產加工業主一線生機,廈門的年貨市場對這些業主來說可謂是福地。”何副局長坦言,“因此,發展年貨經濟,東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現在東山禮盒越走越遠,北京、上海等城市都買得到,有些業主甚至在當地開經銷店,產銷一體,賺得缽滿盆滿。”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