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海參年產值超過100億元、規劃8大游釣區及23個海釣功能基地、建設6處年產值10億元的加工基地……19日,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十二五”期間,我市將圍繞做強養殖業、培育休閑漁業、完善服務業總體思想,全力抓好精品型、都市型、科技型漁業。
“十二五”期間,我市將以海參產業發展為起點,對鮑魚、扇貝、牡蠣等主導品種逐一進行研究,促進海珍品產業發展壯大。2015年,爭取海參年產值超過100億元,海帶產值超過30億元,扇貝、菲律賓蛤仔產值超過20億元,牡蠣、牙鲆超過10億元。把握旅游業由“觀光型”向“休閑型”和“體驗型”發展的趨勢,將休閑漁業打造成為“休閑經濟”“體驗經濟”的一大亮點。加快發展海洋垂釣業,結合人工魚礁,建設垂釣基地,吸引國內外高端游客。實施《海洋游釣布局規劃》,規劃8大游釣區、23個海釣功能基地,成為國內外著名海釣目的地。
到2015年,標準化池塘改造面積將達到15萬畝,占總面積的80%以上。加快捕撈業標準化進程,實施小型漁船玻璃鋼化、大型漁船冷凍化、漁船漁網標準化改造,推動近海捕撈由“產量型”向“質量效益型”和“負責任型”的轉變。到2015年,建設6處年產值10億元的加工基地,發展現代化水產品加工園區20處,帶動水產品加工年產值達到400億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