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環太湖蘇州、無錫、常州、湖州四市聯合舉辦的第三屆太湖放魚節28日將在無錫啟動,記者今天從無錫市農委獲悉,今年沿湖各地將投放60萬公斤“食藻魚”凈化太湖水質,預計可消化藍藻48萬噸。
近年來,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太湖污染問題成為心頭之患,2007年無錫藍藻事件后,環太湖江浙兩省關停大量污染企業,加強水質監控的同時,探索以放養凈水動植物等“純天然”方式治水,成效初顯。據兩省環保部門檢測,近兩年太湖未出現大面積藻類爆發,水質開始明顯好轉。
“據測算,一尾花白鰱食藻魚苗從放流到捕撈大約能消滅50公斤藍藻等浮游生物”,無錫市農委官員介紹,放流的大量魚苗還能增加當地漁民收入,去年放流魚苗經捕撈后,總價值約5000萬元,以魚養水戰略得到廣泛認可。
無錫作為國家治太工程主陣地,自去年首次在放流魚苗中植入高科技芯片,運用傳感網技術對抗藍藻。當地官員稱,“這些芯片魚活動范圍基本覆蓋了整個太湖流域,對水質監測作用巨大,也給生態治水提供了更科學的依據。”
據了解,連續數年的大規模生態放流也成為江浙兩省民眾熱心的公益活動,明日起,認購“愛心魚苗”倡議將在沿湖各地拉開,預計今年無錫地區的社會捐款將達100萬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