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營山縣依托幸福水庫資源優勢,按照“政府搭臺、典型帶動、農戶參股、專合推動”的運行機制,在清水鄉頂子村、紅巖村和回龍鎮鷂巖村連片發展水產經濟——
基地帶動一方經濟發展
2月11日,筆者來到營山縣清水鄉特種水產養殖基地,見到一派熱鬧的豐收景象,水產養殖業主楊長軍正在組織村民捕撈鮮魚,接著過秤、充氧、裝車,村民們臉上掛滿了笑容。
2009年以來,營山縣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創新運作機制,傾力打造川東北最大特種水產養殖基地。該基地規劃總面積3000畝,目前,已建成特種水產養殖面積1500余畝,占地300余畝的全省唯一美國斑點叉尾鮰繁育基地正加緊建設。去年,該基地產成魚65萬公斤,出售魚苗1000多萬尾,實現銷售收入220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800元。
“爛泥溝”變成“聚寶盆”
在清水鄉頂子村,筆者看到魚池一個連著一個,一眼望不到頭,魚塘碧波蕩漾,魚蝦歡快游弋。可誰曾想到,過去這里曾是一片爛泥田,有“爛泥溝”名字為證,連附近的小水庫也叫“爛泥溝水庫”。
過去,頂子村爛泥溝土地貧瘠、澇害嚴重,大多數農戶只種一季水稻,且容易坐蔸,收獲時秕殼多,收益很低,每遇洪水幾乎無收成。而頂子村爛泥溝和紅巖村、鷂巖村三村連片,正處川北第二大水庫——幸福水庫下方,灌溉格外方便,建池養魚條件得天獨厚。
2009年初,營山縣委、縣政府和清水鄉黨委、政府在尊重民意的基礎上,招引具有過硬水產養殖技術、善管理、有資金的業主楊長軍投資發展水產養殖業。“我在組建南充營渝水產科技公司的基礎上,重點打造特種水產繁育區、生態微流養殖區、旅游休閑垂釣區,堅信‘爛泥溝’也可成為‘聚寶盆’!”楊長軍至今對創業之初的想法記憶猶新。
提升水產品含金量
“產品是否有錢賺,關鍵在于提升水產品‘含金量’。”楊長軍說,按照“競爭力最強、成長性最好、關聯度最高”的原則,篩選引進了鱘魚、甲魚、美國斑點叉尾鮰、大閘蟹、石扁頭、鱸魚等10多個名特優品種進行喂養。同時大力實施人才興漁工程,與四川省水產研究所“聯姻”,聘請四川農業大學水產系教授作技術顧問,共建基地。目前,基地擁有水產高級工程師2人、水產工程師1人、養殖技術工人20人。
清水鄉黨委書記黃波告訴筆者:得益于打科技這張‘牌’,目前,該基地已獲四川省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證,被確定為四川省級水產良種場,被農業部列為美國斑點叉尾鮰繁育基地。營漁水產科技公司現已獲得特種水產進出口權,去年清水魚首次走出國門,漂洋過海“游”到美國!
帶動農戶掙票子
在頂子村2組,筆者看到唐懷平在塘邊拋食撒料。“不瞞你說,我家4畝魚塘,每年輕輕松松賺兩三萬元,這還得感謝特種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戶唐懷平快人快語。
據了解,楊長軍牽頭成立了特種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按照 “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實行統一提供魚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產品,確保業主有賺頭。目前,合作社吸納會員270多戶,帶動農戶1200多戶。不僅如此,周邊農戶主動參與基地建設和經營,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業主將建成的魚池返租給農戶,農戶每年每畝在1300元保底收入的基礎上,與業主再按利潤15%-30%的比例向農戶“二次返利”。
頂子村4組唐建清告訴筆者:“我家4口人,拿出2畝田地發展養魚,每年可得保底收入2600元,同時從事管理、喂養、捕撈等工作,每月領取工資800元,去年還分得紅利1120元。”清水鄉鄉長馬敬接過話茬:“見到養魚有賺頭,其它村的農民也紛紛‘跟腳’,養魚面積上千畝。”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