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鳉科魚的繁殖
鳉科魚分為卵胎生和卵生兩種,其繁殖方法完全不同。
卵胎生鳉魚繁殖容易,雌雄在體形上差異明顯,雄魚的臀鰭進化成生殖器官,幼魚未出生前就已經在母體內發育成型,而且一出生就會游動、進食。
卵生鳉魚繁殖很困難,原因是魚卵的孵化期很長,有些魚從產卵到孵化竟需要2個月時間。其繁殖方法是將雌雄魚分開飼養,到繁殖時再放在一起,你需要準備一個小型繁殖缸,在缸地鋪沙并種植金絲藻等細葉水草。將雌雄魚按照1:2的比例放入,大約在2—3天內開始產卵,產卵期很漫長每天產一部分卵,大約在7—10天左右才能完畢。親魚產完卵后需與卵隔離,并用吸管將卵吸出,放在濕潤的水草中孵化。由于品種不同孵化期有的在一周左右,有的則長達2—3個月。卵生鳉魚的幼魚很大一出生就能進食豐年蝦、小水蚤,生長相當快通常1—2個月體形就和父母差不多大了。
2.鯉科及擬鯉科魚類的繁殖
鯉科魚繁殖大多比較容易。到了繁殖期只需將一對或一雌多雄的成熟親魚,放入適合其大小的繁殖缸,幾天后就可產卵。產卵通常在清晨進行,數量在幾百粒至幾千粒之間。需要注意的是親魚有吃卵的行為,產卵后應立即隔離,而且產卵前要在繁殖缸底部鋪小碎石或金絲藻。魚卵通常在30—72小時內孵化(26°C左右),小魚孵出后2-3天游動,并能進食蛋黃水,7-10天后可喂小水蚤。
擬鯉科魚的繁殖方法與鯉科魚相似但較難,原因是其對水質十分挑剔,繁殖期由甚。繁殖用水最好是弱酸性軟水,缸底鋪沙、種植水草,放入成熟的親魚幾天后產卵,魚卵通常36小時內就可孵化,幼魚很小只能進食微生物、蛋黃水或洄水,10-15天才能進食小水蚤。
3.攀鱸科魚的繁殖
攀鱸魚的繁殖很有趣。大多此科的魚都是筑泡巢產卵的,魚卵是浮性的漂在水面上。繁殖時將一對成熟的親魚放入繁殖缸(裸缸就可以),雄魚進入繁殖缸之后立即就會探查環境,然后它會選擇一個角落,并開始建筑泡巢。十幾個小時后泡巢建成了,雄魚便以跳舞般的動作吸引雌魚(也有以武力解決的),待雌魚來到泡巢下,雄魚彎曲身體抱住雌魚并將雌魚翻轉,雌魚在興奮中產下卵,雄魚同時釋放精子使卵受精。這樣的動作重復幾次雌魚將卵產空后雄魚會立刻趕走雌魚,這時應將雌魚撈出只留雄魚護卵,雄魚會很盡職的一直守護在泡巢周圍。36小時后幼魚孵出并從泡巢中下落,雄魚會用嘴將幼魚叼回泡巢,為了避免傷到幼魚應將雄魚撈出單獨飼養。幼魚2-3天后開始進食,可喂蛋黃、洄水,7-10天后改喂小水蚤。
4.鯛科魚的繁殖
鯛科魚繁殖的方式有口孵、半口孵和非口孵三種。鯛科魚的繁殖過程有很好的觀賞性。此科魚是通過“自由戀愛”繁殖下一代的。到了性成熟年齡的鯛科魚會相互爭斗,它們相互撞擊來衡量對方的力量,最終那些實力相當、情投意合的雌魚和雄魚會成為一對名副其實的情侶,它們經常在一起游動和進食,還會占據魚缸的一角不許其他的魚靠近,這一切證明它們將要繁殖了。相親相愛的親魚,會選擇一個適合它們的“愛巢”(寬葉水草、石板、毛玻璃、花盆兒、沙坑)并且十分勤奮的把它清理干凈,接下來它們會在選定的地點產卵(口孵魚會將卵含在口中孵化,半口孵魚會等卵孵化后將小魚含在口中),親魚輪流用胸鰭扇水給卵輸送氧氣。在親魚細心的照料下48-72小時后小魚就孵出來了,2-3天后小魚會游時喂洄水,5-7天后就可以喂水蚤了。
5.鰍科魚的繁殖
鰍科魚中老鼠魚比較容易繁殖,繁殖過程也很有趣。首先準備一個小型的繁殖缸,缸底鋪沙并多種些水草。先將一條成熟的雌魚放入缸內熟悉環境,2-3天后放入兩三條成熟的雄魚。通常在清晨或傍晚產卵,雌魚用嘴將雄魚的精液粘貼在事先選好的水草葉、玻璃壁或沙石上,然后將卵產在上面使之受精。產完卵將親魚隔離,只留卵在繁殖缸內,并供養氣(出氣量要小些,以免傷到魚卵)。2-3天后卵孵化成小魚,雖然小魚很小,但是剛剛出生它就能在缸底覓食,可以直接喂小水蚤。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