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為深入貫徹和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和《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和農業部關于實行珠江禁漁期制度的通告精神,在珠江禁漁期制度實施之前,院首席科學家、珠江所所長吳淑勤研究員率領李新輝研究員以及珠江所成果處、科研處有關負責人等一行6人到珠江干流西江中下游地區進行漁業資源保護利用調研考察。
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加強與地方相關部門的溝通,在禁漁效果評價、底棲生物資源保護利用、基于仔魚補充群體為對象的江河漁業資源研究平臺、人工魚巢、水產種苗、病害、養殖模式和人才引進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建珠江所漁業資源環境野外科學觀測站,促進珠江流域生物資源及其生存環境的不斷修復,保持生物多樣性和漁業的可持續發展。3月3日,調研考察組首先應邀訪問了廣西梧州市水產畜牧獸醫局,了解梧州市目前漁業發展的狀況,并著重了解梧州市所管轄的珠江干流西江中下游交界江段近幾年來作為西江洄游性魚類的重要洄游通道和許多經濟魚類的優良產卵繁殖場所所遇到的困難和面臨的挑戰。次日,調研考察組驅車來到位于西江段廣東封開、肇慶兩地,深入漁政部門了解當地漁業資源保護、增殖放流、水生生態保護和面臨的技術難題等情況。
長期以來,珠江所在漁業資源保護研究方面與上述地方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分別開展了魚類產卵場、資源調查,產卵場、洄游通道環境監測,正在實施農業行業專項有關增殖放流效果評價研究工作。完成的廣東省科技計劃、科技部公益性專項項目,獲得院科技進步二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全國漁業生態環境監測網優秀監測成果二、三等獎各1項。服務當地漁業資源與生態保護,規劃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市縣級保護區多個。為地方政府解決經濟建設與水生生態保護的難題,如長洲壩水利樞紐對魚類的影響等;共建科研基地,特別是漂流性仔魚監測成為具有創新特色的漁業資源、生態研究平臺,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充分發揮了科技在珠江漁業資源養護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支撐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